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护理意愿现状,探讨知识培训对护理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定量利质性两种方法研究内容的相互印证和补充,为进一步开展护理人员的艾滋病培训工作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方法:对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态度、护理意愿等方面的内容,在定量研究基础上进行质性研究。定量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质性研究主要以访谈和观察为主,访谈以个人和小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护理管理者、护理过艾滋病的普通护士、艾滋病专科护士三个层次的护理人员进行访谈。
结果:调查问卷:培训前489份,培训后500份;访谈:培训前小组访谈2次,个人访谈20人,培训后个人访谈18人。
1.问卷调查显示,培训前护理人员艾滋病知识掌握较高,但不全面,恐惧、歧视现象普遍,对艾滋病的态度不明确,意愿程度不同;培训后护理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护理意愿均有所提高,但恐惧、歧视依然存在。
2.通过访谈和观察不但印证了问卷调查的结果,而且得到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护理人员有培训的必要和需求,歧视现象存在的多样性,对艾滋病的态度是逐渐接纳的过程,领导层意识的开发,防护技能和应对能力得到提高,标准防护措施的落实有待加强,培训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拓展,少数民族护理人员的培训需要因地制宜,进一步强化。
3.艾滋病知识培训对护理意愿的影响
3.1改变护理人员自身: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对艾滋病的态度逐渐接纳、防护意识及行为增强,恐惧、歧视心理减轻,从而提高护理意愿。
3.2领导层意识的转变:通过开发领导层意识,促进医院领导对艾滋病及培训工作的重视,促进标准防护措施的落实,对护理意愿的改善起了制度上的保障作用。
3.3社会各部门的沟通、合作、家庭的支持:通过多方面的沟通与支持,共同有效遏制艾滋病,营造对艾滋病的宽容、理解的社会环境,减轻护理人员的应对压力,提高护理意愿。
结论:艾滋病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接纳态度及护理意愿均有所提高,但恐惧、歧视现象依然存在;标准防护措施仍需落实;少数民族护理师资队伍需要加强,针对少数民族护理人员的培训需要因地制宜,进一步强化等。说明艾滋病培训工作还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