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视角下政务口译中的积极性误译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k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传统译学观点,忠实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口译准则之一,然而在实际的口译活动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做到完全忠于原文是几乎不可能的。口译工作的时间紧迫性,高压性,两种语言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译员的译文无法做到与原文完全吻合。因此,积极性误译对译员产出令人满意的译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有效的改善了双方的交流效果。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语言哲学理论为本文中提出的积极性误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语言哲学理论,政务口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游戏。它像所有游戏一样,都被规则掌控着。维特根斯坦认为,要想成功地完成游戏,就需要在掌握规则的基础上驾驭规则,即灵活遵守规则。这一理论应用到口译中则反映为译员在口译中不应该追求与原文的死板对应,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对原文进行调整,即在口译过程中采取积极性误译。  本文首先追溯了国内外对积极性误译的研究。接下来介绍了理论基础-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重要观点以及它对口译研究的指导作用。在接下来的章节里作者先是结合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论述了口译中积极性误译存在的合理性。接下来分析了积极性误译存在的原因,即时间紧迫,心理压力大,语言差异以及文化差异。作者还结合大量实例总结了四种积极性误译的策略,即增补,省略,重组以及转换。最后,作者结合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阐述了在采取积极性误译策略时需要注意度的把握。、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研究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新的主题,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一些基础。不足之处在于例子不够全面,也未在文中涉及到如何评估积极性误译的质量。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后奥运”经济的走向推测和理论探讨如火如荼。对于新闻界来说,“后奥运”中国新闻宣传的走向也同样值得分析和探索,特别是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涵盖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看罢《梅兰芳》感慨不已,艺术家学不成,是天才。以电影中的梅兰芳做比来度量身边的艺术家,多数不太像。有点儿艺术家气质的人屈指可数,广军、家钵、仲偶、胡伟没准儿入可数之
期刊
尽管非言语交际的产生远远在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前,但是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仅始于20世纪50年代。长期以来,人们谈论交际时,总是先想到语言。语言确实是人们交际的一个主要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