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雪冰中的燃烧排放指示物及其环境意义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NIC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相比同为气候敏感区的南北两极,青藏高原更接近人类活动区,是研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理想区域。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大气污染物(又称“南亚棕色云”)可通过大气传输进入高原,与高原的冰冻圈联系在一起,有可能对区域气候和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关于雪冰中燃烧排放指示物的研究非常少,主要的原因是受到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限制。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建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青藏高原雪坑、积雪样品中的有机酸等燃烧排放指示物,以及黑碳、有机碳、离子浓度等指标,定量区分不同能源结构对黑碳、有机碳的贡献,最终结合气团反向轨迹等手段来揭示其潜在源区和传输途径,阐明其气候环境意义。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雪冰中黑碳的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分析方法研究,在建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来自青藏高原的雪坑及积雪样品黑碳浓度进行分析,Aquadag标样在线回收率可达75%以上。(2)首次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雪冰样品中三种燃烧排放有机酸的分离检测,三种有机酸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0.002ng mL-1、香草酸0.001ng mL-1、脱氢松香酸0.004ng mL-1。将该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雪冰实际样品,首次给出了青藏高原雪冰中三种燃烧排放有机酸的浓度水平。(3)通过可溶性有机碳(DOC)、黑碳(BC)与三种有机酸以及nss-SO42-、K+、Ca2+等指标的浓度分布规律及相关关系,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源解析模型,定量给出了不同能源类型对青藏高原雪冰中DOC、BC的贡献,结果显示,生物质燃烧排放是青藏高原DOC的主要来源(49.9%),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排放对BC的贡献相当(分别为45.7%,49.8%),高原南部明显受到南亚污染物的影响。(4)对青藏高原雪冰中可溶性有机质(DOM)的光学性质进行了探索,其单位质量吸收率(MAE365)同气溶胶DOM的MAE值相当,考虑到雪冰中悬殊的OC/EC比例,DOM对雪冰表面反照率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雪冰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图可以看出土壤沙尘中包含的植物残体、孢粉等天然有机质也是青藏高原雪冰中DOM的重要来源。
其他文献
黑方台是典型的黄土台塬,属于季节性冻土区。季节性冻融作用对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后者关系到黄土区斜坡的稳定性和灌渠等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性。研究冻融作用下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然有了很大的提高,数据结果显示我国的GTP总值已经超越日本位列第二了,但是由于我们是个人口大国人均值就少之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瘢痕子宫患者合并前置胎盘植入的准确性。方法:41例曾接受剖宫产的患者本次妊娠28周后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探查胎盘与子宫及膀胱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日趋高度自动化的工业企业的要求,工业机器人在21世纪迎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高速发展
本文以洛阳市为研究区域,以城市化比较典型的1995-2015年为研究时段,从中选取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个年度,结合这5期1:10万土地利用数据,利用RS和GS相结
[目的]以疏伐改造后的浙江红花油茶残次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施肥对其生长与生理的影响。[方法]以寿宁县白鹇墓村经过疏伐改造后的4种浙江红花油茶林为试验地,设置了5种施肥处理
<正> 在加工成织物和针织品过程中所用的丝沿长度方向的物理—机械性质均匀,其变形特性的综合指标又最佳,可以保证降低纺织丝的断裂性。本文所述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结果是测试
对医学会议信息的分布和检索进行概述,分析医学会议信息分布特点,介绍互联网上医学会议信息的检索、专业的数据库及期刊等载体医学会议信息的查找,并且对这些信息的整理、组
目的考察不同类型六味地黄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并对其进行可视化表征。方法运用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理论,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采用桨法装置测定不同类型六味地
因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及其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借助一项多数人喜闻乐见的载体。而洋县社火作为洋县地区土生土长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