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fMR1)数据结合图论分析方法,研究经哌醋甲酯系统治疗有效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在停药后 6-8 周的脑功能网络改变的相关性研究,为临床治疗多动症相关症状的改善、停药与否、用药时限、疗效评估等方面提供功能神经影像学的依据。[方法]1.临床资料采集。ADHD25例患儿分为两组:服药有效组为13例经哌醋甲酯系统治疗8周以上、且治疗有效并符合DSM-Ⅳ ADHD诊断标准的ADHD患儿做为实验组;未服药ADHD组为对照组1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智商及临床症状等相匹配。2.R-fMRI部分。利用PHILIPS Achieva 3.0T MR扫描仪;分别采集服药有效组服药期及停药期、未服药对照组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fMRI)数据,获取ADHD儿童大脑功能磁共振数据。R-fMRI数据预处理均使用基于Matlab平台的Gretna软件包对网络连接及拓扑结构进行图论分析处理,并计算脑结构网络的属性参数。预处理流程大致包括时间点校正、头动校正、图像配准、图像标准化、平滑运算等,利用AAL大脑模板将预处理图像分割成90个区域,计算图像在对应区域内所有体素的BOLD信号算术平均值,采用图论分析方法对服药有效组用药、停药、未服药ADHD患儿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分析;最后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体系和脑科学理论体系计算各种图论指标。3.静息态脑网络特征差异研究及相关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分别比较9例服药有效组与停药期大脑功能网络的差异;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12例未服药对照组与服药有效组服药期大脑功能网络的差异;比较9对未服药对照组与服药有效组停药期脑网络局部和全局网络属性差异。探究复杂脑网络的构建方法。首先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计算各种图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全局网络属性进行分析;利用计算出的图轮指标,进一步对各组数据进行局部网络分析,并从节点效率等角度行组间差异分析,为临床治疗用药以及疗效提供可靠的功能形态学的依据。[结果]ADHD患儿服药有效组一共13人完成服药期间临床资料及静息态磁共振数据的扫描收集,其中男12人(92.3,女1人(7.7%)。年龄最大13岁(2人),最小8岁(3人),平均年龄9.77±1.69岁。IQ最高为106(1人),最低为85(1人),平均IQ 94.54±6.06。其中有9人完成停药期的临床资料及静息态脑功能数据收集;与服药有效组性别(同性别)、年龄(相差<1岁)、IQ(相差<15)、体重(相差约5Kg)相匹配的未服药对照组ADHD患儿共12人;两组患儿分别进行了基于90个脑区的功能网络拓扑属性分析。基于图论分析分别计算部分图轮指标,例如Cp、Lp、γ、λ、σ、Eglob、Eloc;Dnod、Nbc。Cp和Eloc测量的是网络局部的聚积程度,是网络分离的指标,反映了一个节点的邻居是怎样相互连接的;Lp和Eglob测量的是网络的整个线路效率,是网络整合的指标,指的是在任意两个节点间的平均长度;γ为标准化的聚类系数,指的是真实网络聚类系数与随机网络聚类系数之比;λ为标准化的路径长度,指的是真实网络路径长度与随机网络路径长度之比;σ为小世界指数;σ为所选节点与其它节点的平均连接数;Nbc为平均的邻居节点连接经过数。1、服药有效组服药期、停药期:①服药有效组的ADHD患儿(n=9)停药后ARS及PSQ总分上升(P均<0.05),(其中高龄组(>9岁)的ADHD患儿ADHD症状评估量表的增分较低龄组(<9岁)的患儿低(P<0.05)。②服药有效组服药期较停药期节点效率显著增高的区域有左侧眶部额下回,右侧前扣带回和旁扣带脑回、右侧梭状回及右侧尾状核;降低区域有左侧中央沟盖、左侧角回、右侧脑岛(P<0.05)。2.服药有效组服药期与未服药对照组①ADHD服药有效组与未服药对照组;PSQ总分、ARS总分、注意缺陷因子分、CPT错误数T值均较低(P均<0.05);②节点效率显著增高的区域有左侧脑岛、左侧海马、左侧颞横回、左侧颞上回(P<0.05)。3.服药有效组停药期与未服药对照组①PSQ总分低、Rey复杂图形等级及Stroop色词得分等级高(P均<0.05);②节点效率显著增高的区域有右侧眶部额下回,右侧尾状核及颞中回。[结论]1、经哌醋甲酯治疗有效的ADHD患者在停药后临床症状评分及静息态脑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低,率先出现改变的脑区集中在前额叶及前扣带回。但停药期患儿的临床表现、认知功能量表评分依然要比未服药ADHD患儿低;局部网络分析发现停药后具有显著差异的脑区有眶部额下回、颞叶、前扣带回和旁扣带脑回、尾状核(纹状体);本研究仅提示年龄>9岁的ADHD患儿临床症状的量表评分较年龄<9岁的患儿低,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偏少,该结论还需进步一加大样本量来进行论证。2、基于图论的脑结构网络研究方法可以全面、立体的检测和定量分析脑网络拓扑属性改变特点,为探索ADHD发病相关的中枢机制、观察其脑网络的改变以及解释相应临床表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