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框架偏心夹心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q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普遍存在柱的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于梁的现象,常规的施工方法是节点部位用柱混凝土来浇筑,给施工带来不便,甚至影响工程质量。如果节点部位用梁混凝土来浇筑,则可以简化施工过程、缩短工期,工程质量也能得到改善。不过,这将导致节点的混凝土设计强度比上下相邻柱的强度低,形成所谓的夹心节点。一些研究者就夹心节点在单调加载和低周反复加载下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为夹心节点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然而,工程中梁柱偏心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夹心节点同时又存在梁柱偏心的情况还没有研究先例。本文完成了6个偏心夹心梁柱组合体(两组不同的偏心距,偏心距大的一组在梁端采用水平加腋)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对偏心夹心节点的裂缝开展、位移延性、滞洄耗能、核芯区抗剪承载力等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偏心夹心节点的设计方法。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建议如下:(1)所有偏心夹心梁柱组合体的位移延性均达到3.5以上,抗震性能良好。(2)偏心夹心梁柱组合体的破坏均是由于梁端破坏导致试件失效,节点部位按梁混凝土浇筑并没有改变其破坏模式。(3)对于偏心夹心梁柱组合体,由于节点区混凝土强度偏低,结构层间位移角比常规节点大。因此,对于采取偏心夹心节点的结构,若层间位移角值接近规范限值,应适当增大结构抗侧刚度。(4)当偏心夹心梁柱组合体的节点区配箍过密而影响施工时,可以采用X型钢筋与箍筋一起共同承担核芯区所承受的剪力。(5)采用梁端加腋的组合体其位移延性、耗能等方面的性能均好于没有加腋的组合体,说明采用梁端水平加腋能够改善组合体的抗震性能。(6)在设计偏心夹心节点时,为使其满足位移延性以及耗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对梁筋直径、剪压比等参数进行限制。(7)对于偏心夹心节点,由于核芯区抗剪承载力低于常规节点,对于抗震等级较低的结构也应进行核芯区抗剪承载力计算。
其他文献
我国现行规范采用“三水准”抗震设防准则,为此建立了两阶段设计方法,即小震条件下的强度设计和大震下薄弱层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按此方法设计的结构只明确考虑了一种目标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结构的迅速发展,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随着现代混凝土结构理论的发展,混凝土强度也日益提高,使剪力墙结构的承
边坡稳定问题是岩土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三维领域中得到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在三维分析领域对外凸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理论作了进一步研究。传统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修建了一大批混凝土桥梁,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交通量的增长和车辆荷载的提高,既有桥梁安全评估和使用寿命问题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由于存在问题的
碳纤维片材和玄武岩纤维片材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是两种高效、经济和施工简便的加固材料。目前这两种纤维片材已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中。国内外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
在我国西部黄土分布广泛,工程性质较差,尤其是黄土的湿陷性比较严重,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必须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以满足工程要求。本文以西宁曹家堡机场二期工程的湿陷性黄
目前,水平荷载作用下基桩的受力研究主要集中于桩顶受力的情况,而对于桩身水平受荷的研究少之甚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桩身承受水平荷载作用时钢筋混凝土基桩的受力性能和
随着强震观测技术不断的发展,以及强震台网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强震记录的不断积累,特别是大量近断层强震记录的获得,人们开始观察到近场地震动完全不同于远场地震动的特点,
大量震害表明,竖向地震动和摇摆地震动都会导致高柔结构发生严重破坏。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物高度越来越高,抗侧刚度越来越小,竖向地震动和摇摆地震动对结构的影响也会越大
膜结构作为近年来应用十分广泛的新型大跨度空间结构之一,其显著的特点是结构质量轻、柔性大、阻尼小,属于风敏感性结构。由于膜结构的体型复杂,国内外一般都通过风洞试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