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字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不久,盟军成立了包括中国、缅甸、泰国等在内的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但是,美、英主张的“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战场重视不足。中国抗战已经进行五年半,国民政府的损失惨重、经济状况恶化。特别是当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后,中国抗战变得更加困难,而美国对华援助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战场的需要。不仅如此,蒋介石与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史迪威矛盾重重。为了缓和中美之间的矛盾,罗斯福总统派特使威尔基访华。在威尔基的提议下,宋美龄于1942年11月出访美国,希望美国能够进一步重视亚洲战场并加强对中国抗日的援助。宋美龄访美长达7个月,足迹遍及美国诸多大城市,全程由美国新闻巨子卢斯精心安排,受到罗斯福总统的高规格接待并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宋美龄多次接触美国政界要员和社会名流,向新闻媒体和普通公众大力宣传中国抗同业绩,并呼吁美国加强对华援助。同时宋美龄的特殊身份、宗教信仰和个人才能也是此行成功所不可或缺的因素。作者首先详细介绍了宋美龄1942-1943年访美的历史背景,对访美历程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述,并重点分析宋美龄访美成功要素,最后对访美意义进行评述。作者认为,宋美龄在美期间的宣传赢得了美国民众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为中国带回了美元、飞机和军用物资等各种援助,使美国和国际社会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人民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促成了1943年12月《排华法案》的废除。宋美龄访美不失为中国对美关系史上一次精彩的外交宣传,值得重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