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dpw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选择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的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人类活动强烈的近2000年来为研究时段,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导致的环境效应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样品测年等资料的分析,重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历史.石羊河流域绿洲的开发存在多次反复,西汉、魏晋、隋唐、明清为几个主要的开发时期,而介于其间的唐末五代至宋元时期、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虽然不乏小规模的开发,但总体以绿洲的退缩萧条为主.该文应用定量半定量的方法计算出不同时段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所占的比重,表明2000~300年间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所占的比重较小,约为28%左右;近300年来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所占的比重达到89%左右,成为引起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主导因素.清代乃至现代绿洲的扩展,与流域内人口的急剧增长密不可分.清代中期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水资源利用率超过40%,是土地覆盖变化乃至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湖泊是地表水的载体,对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反映敏感.湖面变化是气候演变引起湖泊水文变化的最直接表现.在实地考察中采集了湖相沉积所含淡水螺壳作为高湖面的测年样品进行<14>C测年确定其年代,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在1:50000地形图上利用方格法匡算出典型时段的湖泊面积.利用水热平衡原理建立数学模型,恢复了全新世几个不同时期的降水量:6.5~5.8kaB.P.时降水量为167mm,5.5~5.2kaB.P.时为157mm,4.5kaB.P.时为15lmm,3.6kaB.P.时为152mm,1.5kaB.P.时为147mm.全新世中期以来,石羊河流域的降水量保持持续而稳定的减少,陆地表面的蒸发量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说明石羊河流域自全新世中期以来气候趋于向干旱化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河西走廊是中国自然地理的一个独特的单元,具有丰富的自然沉积体系,如盐湖、黄土、沙漠、冰川等等,是研究气候演变的理想区域.河西地区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对于理解亚洲中
植被退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影响着发展中国家数十亿人,特别是农民和牧民的生计和粮食安全,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明确典型区域植被退化与恢复状况,探讨其对人类活
该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综合运用经济地理学、国际经贸地理、农业地理、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等学科理论以及定性、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种研究方
该文从绿洲演变特征综合研究出发,以河西地区十四个绿洲的土地利用活动及其导致的土地覆被变化和各绿洲的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结合河西地区的考古资料,以1961-2000年为研究时
以全球变暖为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是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在20世纪,全球平均温度升高0.6±0.2℃,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近100年中最温暖的20年.陆
该文研究将以耕地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为基础,结合其所处城市化发展阶段和状态,对城市化在时间和空间上所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确定其作用途径.概括起来,该项研究的基
近年来伴随着湖泊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的不断出现,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资源环境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湖泊水生态
该文以黄土高原地区的山西省和陕北高原为例,以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市场学、旅游经济学、民俗学、旅游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紧紧围绕黄土风情旅
该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的农业信息的共享研究.该部分在理论概念和技术方法层次上对基于网络的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多维农业
介绍了一套由WinCC6.0组态软件、触摸屏、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变频器等部件构成的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分析了系统控制4台水泵和1个高位水池的设计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