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的社会本位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anhua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的社会本位的倡行、法的理念的协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之所在。本文以经济法、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中社会本位理念的研讨为中心,辅之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等诸多热点问题中法的社会本位理念的考察,结合实际,试图探寻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从而藉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并为经济法、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的良性互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在引言中对于研究动机、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逐一说明,并指出,论文的侧重点在于法的社会本位的实证分析以及法的本位理念的协调两大环节。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法的本位这一概念切入,在对法学界中关于法的本位方面的五种观点逐一评述的基础上,对法的社会本位的内涵以及相关本位理念进行了界定和区分。第二部分,通过对法的社会本位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理论支撑和实践验证三个方面的分析,追溯了法的社会本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第三部分,以经济法为中心,对民法和行政法等部门法中的社会本位理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究,以阐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对于部门法的意义和影响。第四部分,通过对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法的社会本位的一般性考察,在进一步验证法的社会本位理念的同时,探寻了这一理念的发展趋向。第五部分,对法的社会本位与个体权利本位、国家权力本位的协调问题进行了重点的法理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问题的预设与回答;法的社会本位与相关本位理念协调的必要性;法的社会本位与相关本位理念协调的可行性。通过以上探讨、分析和论证,得出了本文的三个结论。即:法的社会本位是历史的选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是法律发展的必然结果;法的社会本位、法的个体权利本位、法的国家权力本位是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关系格局;我国应当确立以法的社会本位“适度”优先、个体权利本位和国家权力本位依次有序排列的法的本位理念体系。
其他文献
基于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分别以B类和C类地貌上的两栋超高层建筑为例,对比研究了GB50009—2001、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风荷载条文修改对超高层建筑整体风荷载和围护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不仅是传统园林的造园原则,而且也是现代造园最基本的原则和手法。“因借”理论基于对自然的理性思考,强调了借鉴自然的重要意义,在现代公园景观营建中于经
大华桥水电站沧江桥滑坡体体积约7×106m^3,属大型滑坡。为确保蓄水后滑坡体安全稳定,2017年6月开始采用抗滑桩和压脚等工程措施进行滑坡体工程治理,至2017年12月底,治理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语言知识水平、阅读理解监控能力和工作记忆能力对中国大学生英文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及其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任务要求阅读者完成
当前,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为重新认识笔迹特征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对笔迹鉴定理论的再认识,对计算机自动化笔迹鉴别的各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计算机自动化
<正>长期以来,生猪腹泻病经常侵袭猪场,由于原因较多,诊断起来比较棘手,常给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引起生猪腹泻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自己在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