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产业集群是国际经济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对各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产业集群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是由于粮食产业自身的特性等原因,目前对粮食产业集群的研究相对较少。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而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对粮食产业集群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粮食产业是河南省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当前正处于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过渡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还存在发育程度低、关联程度差以及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因而,为了推进河南省粮食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进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采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粮食产业集群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在国内外产业集群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根据,并结合粮食产业的特点,阐明了粮食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构成和发展阶段。其次,本文分析了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形成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再次,依据利用区位商指标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目标、模式和基本途径。最后,针对河南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粮食产业集群外部环境促进政策、粮食产业集群内部协同促进政策和粮食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促进政策。其中,粮食产业集群外部环境促进政策主要包括:促进初级要素结构的升级,加快培育高级要素的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技术创新和粮食产业组织之间的协调程度;加快相关制度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粮食产业集群内部协同促进政策包括:顺应市场需求,以竞争促进合作;促进粮食产业专业化分工,提高产业集群内的协调程度;搭建对话平台,完善集群内部的创新机制。粮食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促进政策包括打破自我封闭,在开放的环境中促进粮食产业集群的发展;发展区域市场,加强粮食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的联系;深入分析粮食产业集群风险,构建风险防范和分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