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误治疗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dgfhd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我们通过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ICD误治疗的发生率、常见原因、预测指标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并探索减少ICD误治疗的方法。研究方法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首次植入ICD,术后在我院规律随访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进行分析。通过问诊和查阅病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调阅患者ICD随访资料与事件记录。由3位有经验的起搏电生理专业医生根据ICD治疗事件腔内心电图对ICD治疗事件进行鉴别诊断。如果治疗不是针对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则该治疗定义为误治疗。研究结果123例患者符合研究入选标准,中位数随访时间36个月,共计28人(22.8%)发生误治疗。ICD共记录292次治疗事件,其中误治疗161次(55.1%)。误治疗事件中频率在"VT/FVT"识别区间的有118次,其中单纯ATP治疗90次(76.3%);ATP治疗后发生放电的误治疗事件多数(96%)为在1-2阵ATP后即发生放电。房颤/房扑是引起误治疗的最常见原因(63.3%),房颤/房扑病史(OR:5.3,95% CI:1.7-16.4,p=0.004)、单腔ICD (OR:5.5,95% CI:1.8-16.3, p=0.002)、无高血压病史(OR: 3.7,95% CI:1.2-11.7, p=0.025)以及无糖尿病病史(OR:7.6,95% CI:1.9-30.9, p=0.005)是ICD误治疗的独立预测指标。单腔ICD误治疗发生率显著高于双腔ICD/CRT-D (p<0.001)。ICD误治疗在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的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p=0.433)。结论ICD误治疗发生率较高,房颤/房扑是引起误治疗最常见的原因。既往房颤/房扑病史、单腔ICD以及无高血压、无糖尿病合并症的患者可能是ICD误治疗的高危人群。多阵ATP设置有益于减少误放电的发生。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第一部分Mfn-1和Mfn-2在rVSMCs细胞周期中的表达差异研究目的:研究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与线粒体融合素基因-1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中的表达差异,旨在阐明对大鼠血管平滑肌
冠状动脉是心肌细胞的供血动脉,对冠状动脉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相关心脏疾病或者心肌病变的正确诊断。小鼠由于其易于制作各种疾病模型的特点,广泛运用于心脏疾病的病理研究。但是
悬疑类型电影是非常受大众喜爱的类型片,它是美国最早的类型片之一。这一类影片具有浓重的神秘感,故事中的人物刻画与内容细节显现出特殊性与探索性。导演通过各种精妙设计的
将中医理论中的针对虚实病理状态的补泻治则延伸至运动养生中,提出不同运动方式亦存在补与泻的区别,通过辨别相应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有助于改善偏颇体质,提高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