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1999年物联网概念出现以来,国家对此技术十分重视。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构造一个可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简称物联网),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时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鉴于目前绝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管理还停留在传统条形码和磁条识别方式上,借还过程费时费力,效率十分低下,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整合,在实现图书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同时,实现图书管理智能化,这将大大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达到最佳的柔性服务功能。运用物联网技术可实现科学准确地管理图书,包括分检过程、自动化跟踪、借换图书数据收集以及人员流动等方面,以人性化的服务形式,为读者提供图书借阅及信息服务的快捷与准确,满足各层次人员的阅读需求。本文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分析,提出利用无线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公共图书馆图书借还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提出了实现公共图书馆RFID总体设计原理、架构和各个功能模块,旨在提高公共图书馆工作效率,体现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给图书管理带来的重大变革。把本世纪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专业管理领域中的探索。本文的研究,将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提供可持续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一部分,实现公共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可以提升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对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明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有关概念,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路线和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对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及信息技术现状分析,提出目前公共图书馆智能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解决建议。第三部分,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分析RFID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读写通信协议,从而利用RFID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目标。第四部分,通过对公共图书馆RFID系统的分析,设计了公共图书馆RFID总体框架及模块功能,确定公共图书馆RFID实施方案第五部分,针对公共图书馆RFID系统,设计了RFID的读写、RFID自助借还、RFID信号防碰撞及RFID门禁功能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