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电镀制备WC强化镍基复合材料的工艺及机理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提高材料表面耐磨耐蚀等性能以达到材料保护作用方面,由于复合电沉积法因其制备工艺流程简单、能耗低以及制得的镀层性能优异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探究了脉冲电沉积法制备的Ni-nanoWC复合镀层的工艺、机理以及性能。研究了镀前WC颗粒湿磨预处理、镀液中WC颗粒添加量、电流密度、镀液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浓度等工艺参数对Ni-nanoWC复合镀层中WC含量的影响以及镀层形成机理的分析。同时运用SEM、XRD、ED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 Ni-nanoWC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表面形貌、WC在镀层中的分布情况等。借助显微硬度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以及镀层全浸蚀实验研究了 Ni-nanoWC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具体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对比研究镀前WC颗粒湿磨预处理、镀液中WC颗粒添加量、电流密度、镀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工艺参数以及电镀方式对Ni-nanoWC复合镀层的影响得出:在脉冲电沉积法下,湿磨预处理10h,镀液中WC颗粒含量7g/l,电流密度15A/dm2,镀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0.15g/l时,Ni-nanoWC复合镀层中WC颗粒含量最高,约达到4.17%,且镀层表面相对最均匀致密平整。纯镍镀层的显微硬度约为216.8HV,Ni-nanoWC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约为313.4HV,且WC颗粒经过镀前湿磨预处理以及镀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制得的Ni-nanoWC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明显增加,摩擦磨损试验中摩擦系数最小,耐磨性最好。随着镀层中WC含量的增加,镀层摩擦系数及磨损量均先减少后增加,在WC含量为7g/l时耐磨性能最佳。电动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在0.5mol/l H2SO4溶液中,纯镍镀层的腐蚀电位比Ni-nanoWC复合镀层正移了 0.0574V。同时,WC颗粒经过湿磨处理以及镀液有表面活性剂添加的Ni-nanoWC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能相对更好。全浸蚀实验表明,Ni-nanoWC复合镀层在强酸性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较差,而在弱酸性环境以及碱性环境中与纯镍镀层耐腐蚀性能差别不大,在中性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要相对好于纯镍镀层。
其他文献
软件的逆向分析与保护永远处在相互博弈之中,一方面,传统的代码混淆技术已经不能抵抗目前功能强大的逆向分析软件;另一方面,采用虚拟机保护技术的软件使现有的动静态方法已基
近年来,移动业务种类显著增长,内部结构呈现复杂化的趋势,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内部数据网络上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渐增多,各项业务的电子化程度趋于完善。随之而来的便是
Bernstein多项式和经典Bézier方法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中参数曲线曲面建模的基础.加权Lupa(?) q-Bézier曲线是有理Bézier曲线的推广形式.本文主要研究二次加权Lupa(?) q-Bézier曲线形状不变因子、逆映射公式及导矢界.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包含以下三方面:首先,本文采用重心坐标,得到平面内任意一点在二次加权Lupa(?) q-Bézier曲线上的充要条件,并由此定义
装配式钢结构中实腹式梁柱常因构件自重相对较大,安装需重型设备,在多层钢结构中优势不足,而格构式装配构件凭借其环境污染小、节约用钢量、自重较轻等优点,逐渐得到了国内外
通过对42个不同发育阶段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典型样地调查50a生杉木人工林大径级林分优势木的树干解析及杉木人工林多功能经营试验,建立杉木人工林的胸径、
红楠(Machilus thunbiegi)是中国东部海岛分布最广的常绿乔木树种,红楠群落是浙江海岛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群落类型之一,由于缺乏全面调查,对其林分结构与多样性的科学认
2010年3月31日,我国证券市场开启了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标志着放松卖空管制政策的正式引入。允许投资者向指定券商借入资金或标的股票进行买空卖空交易,改变了我国股票市场限制
川滇黔都属于我国西南地区,三省生境多样,有平均海拔在3000 m左右的川西高原,有降雨量丰富、植被种类繁多的盆地以及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云贵高原。本文利用33个形态标记,采
在能源结构迅速升级的当代,直接甲酸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能源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目前,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热点为钯基催化剂。虽然在甲酸电氧化反应中钯的
驱动电源是LED照明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照明系统的发光品质和使用寿命,因此开展对LED驱动电源的性能测试与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LED驱动电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