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其院内MAC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99例首诊为AMI并完成PCI术的住院患者,根据患者院内有无发生MACE分为MACE(+)组及MACE(-)组,所有患者均完善一般资料及相关检查。以院内发生MACE为结局事件,分析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两组,以75%的患者建模,25%的患者验证,构建预测院内MACE发生风险的模型并进行验证,以预测能力较好的模型建立患者院内MAC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结果:(1)影响患者院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碎裂QRS波(fQRS波)、高血压、高脂血症、Gensini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径(LV)、右室内径(RV)、室壁运动、心率变异性、脑钠肽(NT-proBNP)、血清C反应蛋白(CRP)。其中,MACE(+)组的Gensini评分(59.53±35.42 vs 44.59±27.07,P<0.001)、LV(46.74±6.36 vs 43.77±4.69,P=0.001)、RV(29.70±4.90 vs 28.26±3.26,P=0.014)、NT-proBNP(4189.44±7076.35 vs 1661.09±4247.17,P=0.002)、CRP(18.64±19.06 vs 10.98±15.80,P=0.002)均显著高于MACE(-)组;MACE(+)组的LVEF显著低于MACE(-)组(53.00±12.70 vs 60.83±8.30,P<0.001)。采用多个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发现:fQRS波(+)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比fQRS波(-)的患者高2.7倍(HR=3.70,95%CI:2.03-6.77,P<0.001);心率变异性降低的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比心率变异性正常的患者高5.24倍(HR=6.24,95%CI:3.34-11.67,P<0.001);LVEF降低,使患者发生MACE的概率显著升高,相比于LVEF<35%,LVEF在35%~50%和LVEF>50%,可使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分别降低73%(HR=0.27,95%CI:0.13-0.58,P<0.001)、78.4%(HR=0.216,95%CI:0.10-0.43,P<0.001)。调整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高脂血症、糖尿病、CRP、TG、CHO、LDL、NT-proBNP、CK、CK-MB、WBC等因素,fQRS波(+)组发生MACE的风险比fQRS(-)组高1.9倍(HR=2.90,95%CI:1.40-5.99),P=0.003);心率变异性降低组发生MACE风险高于心率变异性正常组4.05倍(HR=5.05,95%CI:2.43-10.47,P=<0.001);相比于LVEF<35%,LVEF在35%~50%和LVEF>50%组发生MACE的风险分别降低了61%(HR=0.39,95%CI:0.16-0.92,P=0.032)、61.2%(HR=0.388,95%CI:0.16-0.89,P=0.026)。(2)根据影响患者院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逐步回归法及R语言等统计方法,得到用于建立院内MACE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独立危险因素为:fQRS波、LVEF、心率变异性。把总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以75%的对象建立模型,25%的对象验证模型,得到建模组与验证组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77.9%、66.5%,建立经PCI术的AMI患者院内MAC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结论:(1)年龄、fQRS波、高血压、高脂血症、Gensini评分、LVEF、LV、RV、室壁运动、心率变异性、NT-proBNP、CRP是经PCI术的A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其中,fQRS波、LVEF、心率变异性是经PCI术的A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2)基于fQRS波、LVEF、心率变异性三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经PCI术的AMI患者院内MAC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对患者院内发生MACE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快速识别发生MACE的高危患者,并进行有效医患沟通及早期做出临床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