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酒精相关性肝硬化(alcoholic-related liver cirrhosis,ALC)失代偿期患者(以下简称ALC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通过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以及入院时并发症、既往史、相关实验室化验指标,并对收集的客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酒精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为酒精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预防或减少肝衰竭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对实验室指标的统计分析,进一步研究酒精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不同证型与感染发生风险的关系,为中医中药早期干预,预防或减少酒精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感染的发生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肝胆科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其中ALC患者30例,对照组为同期非ALC患者30例。详细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基本信息、病史及入院时并发症、既往史、实验室生化指标等。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史及入院时并发症包括肝硬化病程,是否合并腹腔(胸腔)积液、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感染等情况;既往史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病;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淋巴细胞亚群等,并计算和肝病程度相关的CTP评分。再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舌脉,参照2011年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分会发布的2018版《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将患者辨为湿热蕴结证、气滞湿阻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四个证型,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初步了解酒精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易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酒精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通过对两组间基本信息、病史、既往史和并发症的统计比较,ALC患者与非ALC患者在性别、年龄,肝硬化病程、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及入院时合发症(包括胸/腹腔积液、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实验室肝功能指标分析比较,统计显示ALC组患者的GGT高于非ALC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肝功能指标(包括ALB、ALT、AST、ALP、TBIL、DBIL、C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统计显示ALC患者的感染发生率高于非ALC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相关感染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统计显示ALC患者的WBC、NEUT#、NEUT%、PCT、CRP高于非ALC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分析,统计显示ALC患者的CD3+、CD4+、CD4+/CD8+高于非ALC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C组患者CD8+、CD19+低于非ALC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C组患者的CD16+56+平均值低于非ALC组患者,但两组间CD16+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对入组的30例ALC患者进行中医四诊合参,参照2011年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分会发布的2018版《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将ALC患者辨为湿热蕴结证、气滞湿阻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四种证型,其中以湿热蕴结证患者为主。通过比较四组证型患者合并感染的情况,发现湿热蕴结证感染发生率最高,为57.14%,脾肾阳虚证、气滞湿阻证和肝肾阴虚证感染的发生率依次降低,分别为50%、42.86%、40%,四组证型患者感染情况经统计,结果显示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89>0.05)。对四组证型患者感染指标分析比较,统计显示湿热蕴结证患者的WBC、NEUT%、CRP和PCT平均值高于其他三组证型,但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四组证型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分析比较,统计显示湿热蕴结证患者的ALP、TBIL和DBIL以及CTP评分高于其他三组证型患者,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证型患者间其他肝功能指标(包括ALB、ALT、AST、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四组证型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比较,统计显示四组证型患者的CD3+、CD4+、CD8+、CD19+、CD16+56+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LC组患者较非ALC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ALC组患者的CD19+水平明显降低,ALC患者易发生感染与自身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有关。2.ALC患者感染的发生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湿热蕴结证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最高,根据中医辨证理论考虑与湿热为实邪,蕴结于肝脏,脏器功能失调,肝失疏泄,致气机紊乱,正气运行不畅,导致机体防御外邪的功能下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