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来石纳米纤维多孔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hangy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来石纤维多孔陶瓷因其轻质、高孔隙率、抗热震性能优异、导热率低的特点而成为航空航天和能源工业领域中最常用的高温(>1300°C)隔热材料之一。然而,为适应日益增长的热防护需求,如何获得高强轻质的多孔陶瓷隔热材料是一个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借鉴广泛应用于热防护领域的微米纤维隔热瓦的设计思路,设计了一种以耐高温莫来石纳米纤维为三维多孔骨架的纳米纤维多孔陶瓷,并探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莫来石纳米纤维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获得具有均匀三维骨架结构的莫来石纤维多孔陶瓷是制备轻质高强隔热材料的关键。本文首先用静电纺丝制备的莫来石纳米纤维为原料,用琼脂糖凝胶注模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琼脂糖含量的莫来石纳米纤维多孔陶瓷。不同琼脂糖含量能大幅影响样品密度,浆料中琼脂糖含量1.0wt%的样品具有最低密度为0.348 g/cm3,强度高达1.76 MPa,但由于样品收缩过大(46.35%),样品密度大,热导率偏高(0.127 Wm-1K-1)。为了获得具有更低的导热系数的样品,我们采用叔丁醇基凝胶注模法制备了莫来石纳米纤维多孔陶瓷。随着纳米纤维的固相含量从1.5wt%增加到2.5wt%,样品从0.114 MPa增加到0.158 MPa。此外,探究了纤维长度对纳米纤维多孔陶瓷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与以短纤维为原料的样品相比,长纤维样品表现出更高的密度(0.062 g/cm3)低的导热系数(0.0597 Wm-1K-1)。通过比较发现密度为0.202 g/cm3的莫来石纳米纤维陶瓷的抗压强度(0.837MPa)明显高于莫来石微米纤维陶瓷(0.266 g/cm3)的强度(0.515 MPa)。本实验制备的莫来石纳米纤维多孔陶瓷是一种极具前景的高温隔热材料,适用于各种热防护系统。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类工业的不断发展,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因此一种以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的光催化技术因其能有效降解污染物,绿化环境而被广泛关注和研究。ZnO作为一种典型的Ⅱ-Ⅵ族直接带系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是研究和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光催化剂之一。然而纯净的ZnO对应的吸收波长为368nm,光吸收局限在紫外区,而且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再复合率高,光催化性能不突出,这两方面是限制ZnO光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然而,已有
近年来,单元生产方式以其能迅速适应市场订单品种和数量的变化,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的市场需求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单元生产方式能把大量“单技能工”转变为“多技能工”,具有成就人、培养人、创造人的社会意义,为整个社会提供了足够多的高质量综合技能劳动者。但是,现有的单元生产企业,在进行人员分配时往往仅考虑每个作业单元的需求,而较少考虑多技能工的需求,因而导致多技能工的积极性不高,降低了单元生产的
石墨烯碳量子点(GQDs)具有超小尺寸、良好的亲水性、抗污染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可应用于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等多种分离膜的制备,显著提升膜的分离和抗污染性能。在高通量石墨烯量子点纳滤膜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氯化胆碱(Ch C)和单宁酸(TA)作为改性材料,深入研究了改性膜的分离性能、抗污染性能以及稳定性。首先,模拟细胞膜抗污机制,采用后处理方法,将Ch C引入石墨烯量子点纳滤膜上
高效低毒杀鼠剂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目标,目前所常用的杀鼠剂——抗凝血杀鼠剂由于适口性好,杀鼠效率高,已成为很多国家消灭家鼠的主要药物。但其杀鼠速度慢,老鼠死在暗处易污染环境,且由于长期使用,鼠类已产生抗药性。为适应新的灭鼠需求,研究新型高效、高选择性杀鼠剂势在必行。本文以N-哌啶二苯并环庚烯(R)为母体,通过在母体上引入毒性基团,在保证母体高选择性不变的同时,来提高母体灭杀效率,设计并合成了高效、适口
因为石墨烯的成功剥离,二维材料成为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碳基材料具有多样的成键方式,表现出丰富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本论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二维Cr2C和CrC2单层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磁性及调控,为低维电子学器件提供理论基础。二维2H-VS2/Cr2C异质结构中,2H-VS2的谷极化特征被保留。在特定的堆叠模式下,2H-VS2的价带顶由Γ点转移到K’点。磁化方向翻转可以切换能谷处的谷
近年来,德国提出的“工业4.0”及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在强调智能制造的同时也将绿色制造置于关键地位,钢铁行业与汽车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巨头受到广泛关注。汽车工业正致力于汽车轻量化的研究,随着汽车销售及保有量的不断提升,环境压力及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短缺成为我国面临的巨大问题,这极大地促进了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的发展。传统的第一代汽车用钢和第二代汽车用钢已无法满足未来汽车的发展要求,因此新一代汽车
在工业部门使用的所有热交换装置中,溶液中悬浮颗粒的沉积会导致许多问题,如降低了过程效率和生产效率,对工业环境造成了许多危害。在换热器或工业锅炉中,悬浮物开始沉积在管道和炉壳内,造成压力增大,降低了工业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过去的一些年里,人们采用了许多技术来减少悬浮颗粒的沉积,如制备金属合金,采用表面工程技术或表面改性方法等。表面工程或表面改性是抑制悬浮颗粒沉积的现代技术之一。其他降低表面自由能的方法
本课题目的是制备出轻质的、高强度、高塑性的复合材料,大塑形累积叠轧对于超细晶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多层冷轧的样品具有塑性差的缺点,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设计多层复合板冷轧以后进行退火的处理工艺,制备结构不同的3003/4343铝合金层状复合板和3003/8011铝合金层状复合板并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对于不同结构的3003/4343铝合金层状复合板和3003/8011铝合金层状复合板分别采用
与“铁素体+珠光体”钢、回火马氏体钢相比,超低碳贝氏体钢是一种强韧性优异、工艺成本经济、且用途广泛的钢种,它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及冶金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在厚规格结构钢热轧过程中,表层与芯部一直存在形变量与冷却速度不均匀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与生产实践均着力于轧制、冷却设备能力以及钢板淬透性的提升,以期望获得细化的低温转变贝氏体组织。针对厚规格结构钢制备的这一难题,本文着重研究了轧后冷却过程中的相变
中厚板轧制过程中出现板材头部弯曲的现象,是轧制领域尚未得到完全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轧制过程中如果轧件头部微微上翘是有利于生产的,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轧件头部通常会发生很严重的弯曲。轧件头部弯曲的程度过大会对生产稳定性、成材率、产品产量和质量等产生不良影响。在中厚板轧制过程中,造成轧件头部弯曲的本质原因是由于其上下表面的轧制条件不对称。而引起不对称轧制的因素有很多,在实际轧制过程中,这些影响因素交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