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羽毛球比赛规则的逐渐完善和羽毛球运动技战术的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羽毛球的发展和前进指明方向和目标。中国国家队提出的“快、狠、准、活”的技战术风格,在中国羽毛球队处于低迷时,为中国羽毛球队带来了新的训练理念,快速的改变羽毛球的命运。虽然男子单打的技战术研究一直是羽毛球研究领域较为热门,但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得出来的研究结果也不一样。李宗伟和林丹是世界羽坛同时代出现的二位顶尖级高手,李宗伟和林丹二人共交手33次,其中,李宗伟9胜24负。其中最主要目的是李宗伟的技战术水平是否不如林丹?还是李宗伟和林丹技战术有相克现象?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的方法经行研究,可以得出李宗伟和林丹在技战术上的运用特点和差异性:1.李宗伟和林丹在技战术打法的型类上看,二人都是“拉开突击”,但是两人在“拉开”和“突击”的表现形式上不相同,李宗伟是以“软压控网伺机突击”的打法为主,在比赛中吊球和软压球得使用频率较高;林丹是以“控制底线抢网突击”为打法为主,在整个比赛中使用“杀劈”和“高球”频率较高。2.李宗伟和林丹二人在技战术的使用上和打法上都争锋相对,然而从二人交战33场记录(截止日期2014年12月)看,李宗伟的优势相对较弱。但是,我们也不能肯定李宗伟的打法比林丹大打法要差,从理论上看,二种打法既相生又相克、相互制约和限制、又互相促进。3.李宗伟和林丹在发球都以反手发球为主。其中主要是以反手发网前小球为主,并结合对手的站位情况适当的做调整,李宗伟主要是平射球,而林丹主要是平高球。李宗伟和林丹在发球区域上,李宗伟和林丹前场区域主要选择的发1号位和5号位。对于后场区域主要选择3号区域和6号区域。在1号、5号、2号、3号、4号和6号区域在T检验下,只有2号、3号和6号区域存在显著性差异。4.林丹在接发球技术上,李宗伟主要以搓放球为主,其次就是挑球。林丹以挑球为主,其次就是搓放球。对于在接发球的运用的技战术中,李宗伟和林丹在搓放球和杀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李宗伟和林丹在前场区域的技战术上,李宗伟和林丹所采用的技战术都相同,使用频率依次为搓放球、挑球和推球。对于使用频率林丹的搓放球和挑球高于李宗伟,然而李宗伟的推球使用频率高于林丹。对于前场区域的技战术如勾球和扑球的使用频率上,李宗伟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林丹。前场区域使用的技战术中只有搓放球和扑球通过T检验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林丹在搓放球的得分率上高于李宗伟,但是林丹的失分率也高于李宗伟;林丹在挑球的失分率和失分率都高于李宗伟;勾球和扑球的得分率上,李宗伟都高于林丹,失分率上勾球林丹高于李宗伟,扑球他二人相同。6.中场区域的技战术使用情况上,李宗伟和林丹都以挡网和抽杀为主,其中运用最多的是挡网前小球。李宗伟在挡网球的使用频率上明显高于林丹,但是林丹的抽杀球高于李宗伟。在得分和失分率的对比中,得分率上林丹的挡网前球、抽杀球、拦截球和挑高球都高于李宗伟;在失分率上,李宗伟的挡网、挑高球、拦截球和推球都高于林丹。7.后场区域的技战术使用上,李宗伟和林丹都以杀球和高球为主,其中运用最多的是杀球,其次就是吊球。在技战术的得失分和失分中,在得分率上李宗伟的吊球、被动吊球和被动抽球都高于林丹,林丹的杀球和高球高于李宗伟,其中李宗伟和林丹在吊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失分率上,李宗伟除了杀球低于林丹以外,其它的都高于林丹。8.李宗伟全场区域的得分区域依次是前场区域、后场区域、最后是中场区域;林丹的得分区域依次为后场区域、前场区域和后场区域。在失分率上林丹的前场区域高于李宗伟以外,后场和中场区域都低于李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