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求学动机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塑造科学研究者或专门技术人才,其中,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量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求学动机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并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仅表现为学生入学后学习积极性下降,教育资源浪费,而且会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教育收益下降。虽然,国家已经在有意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合理引导,以缓解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非学术倾向与其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社会对专业硕士教育的偏见、大学对学术型教育的内在追求等原因,国家的政策引导仍未能有效缓解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求学动机与其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因此,研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求学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并据此对学生的求学动机进行引导或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运用行为经济学等理论对学生求学动机分析,和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求学动机的调查发现:第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求学动机类型多样,家庭社会、学位工作、学术理想对求学动机均有一定影响,但是动机水平较为一般,缺乏强烈的求学意愿;第二,学位与工作驱动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求学动机影响较大,尤其是学位因素,是所有因素中动机水平得分最高的一项,充分说明当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求学动机带有功利性;第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求学动机的非学术倾向明显,这表现在学生大多学术追求不高、学术理想不明确、缺乏学术研究热情等方面。通过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求学动机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学生家庭条件的好坏,学历层次的高低,以及个人的年龄、年级等条件,与学生是否为学术研究兴趣而选择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无明显相关,也均不能对求学动机中的“学术理想驱动”产生有效影响。基于以上分析,化解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求学动机与其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国家要加强舆论推广,对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进行合理定位,大力支持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合理地对两类硕士生分类引导;二是高校要注重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报考、培养、求学选择的宣传工作,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毕业及学位授予标准,做好相关的生活管理服务工作;三是导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报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前及其入学后的心理诉求和求学动机,并据此辅以适当的学术引领,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四是学生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主导需求,合理慎重地进行考研选择,明确研究生阶段目标,多方交流以增强学术研究热情。
其他文献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等理念融合在整套教材设计中,从而为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分化以及社会问题的频发等一定程度上也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带来了挑战。而智库则因内部汇聚了各方专家与学者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政府决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开展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综合评价研究,对推动大学生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绩效,促进我国创新经济可持
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进程中三大研究理路之一,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认为教育是社会结构再生产主要因素的再生产理论;第二阶段是强调教育具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如:宏大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的矛盾,掣肘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高等教育正从
国学大师汪辟疆在诗学上成就卓越,尤长于近代诗学。他论近代诗,认为不仅在清代成就最高,而且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宋诗,这体现出他具有发展的文学史观,是清末民初文化思想成果的
大数据时代,随着移动定位、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获取用户位置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利用移动通信数据、GPS定位数据、社交网络签到数据等来研究人的时空行为已经成为大
<正>利润分享理论提供了一种通过微观方式解决宏观问题的思想,促使微观主体进行变革的同时,从宏观经济的效能角度出发,将有利于防止中国宏观经济在未来出现滞胀现象利润分享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由肾上腺和性腺分泌的微量高效能化学物质。类固醇激素的变化在新生儿筛查、内分泌疾病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寻找一种可靠、便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时期,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对高校培养学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几年来市场对具有高层次、高学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以培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