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个人、家庭获得的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一部分贫困群体的出现,生活在城镇的这部分贫困群体被统称为城市贫困人口。为缓解城市贫困人口的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我国政府建立了为城市贫困群体提供适当帮助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本文以城市居民低保制度为研究对象,选取武汉市武昌区为实地调研地区。首先,在详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走访交谈等方式,搜集和获取武昌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基本运行情况、低保受助对象有关信息等相关数据;其次,通过设定的合理测量指标,并建立“结构—过程—结果”评价体系,对武昌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设计、政府支持、资金管理、人员管理、规范管理和制度运行状况、受助者感知情况等进行评价;最后,提出进一步完善武昌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机制和运行效果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建立城市低保指标评价体系,得出以下结论:1)武昌区城市低保制度体系已经较为完备;2)武昌区城市低保资金管理和运行情况良好;3)武昌区城市低保制度运行机制不断优化;4)武昌区城市低保受助对象对低保政策感知情况较好;5)武昌区城市低保存在救助标准较低、人员管理缺位、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城市低保救助标准;2)持续加强对低保家庭经济信息的动态管理和信息核对工作;3)不断强化对低保专职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4)加大低保政策宣传力度,建立低保宣传与就业联动机制;5)适度规范低保受助家庭的社会义务,实现权力与义务的统一;6)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城市低保制度评估指标体系;7)逐步实现低保政策转型,从救助绝对贫困向救助相对贫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