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楚方言是古代最大的方言,词汇是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扬雄《方言》对楚语记载特别详细,标明地名者,楚语居半,其中第十卷几乎全为楚语,全书共计300余条。此外,在《说文解字》、《淮南子》许慎注和高诱注、《楚辞》王逸注、《尔雅》郭璞注、《周礼》郑注、《礼记》郑注、《左传》杜注、《国语》韦注、《汉书音义》、《水经注》、《文选》李善注、《离骚草木疏》、《初学记》等书中记载了200余条楚方言词。这是就各书明言楚方言的数字统计的,至于楚辞和楚国的竹简、帛书中不见于他书的词汇,其中多数可能就是楚国的方言。楚方言属于长江流域的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分支,研究楚方言对传统文化的整理和继承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把先秦两汉典籍中记载的楚方言词搜寻出来,归纳它们的词义,尽可能在传世文献中找到用例,并在楚地出土简帛、楚铜器铭文中寻找例证,与现代汉语方言和南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比较,对楚方言词作出科学解释。通过共时与历时的比较,鉴别古楚方言资料,并探讨这些资料中所反映出的楚方言词的特点。第一章探讨古楚方言的发展演变。汉代的八大方言中,对晋代共同语影响最大的是楚方言。永嘉丧乱前楚方言可以与河北、东齐、关中、中原、巴蜀、吴诸方言并列,自为一种独立的方言。晋时的吴、楚方言渐为隋唐之后的闽、吴、粤、湘方言所覆盖,但唐时楚地还有古楚方言的重大影响。宋元明时期的大移民已根本改变古楚方言的格局。明代的三楚之音已与湖南、湖北的现代方言接近,属于北方话中的南方话。第二章讨论古楚方言同源词。本文共列举了八组。以古文献记载为依据,以楚地出土文物、现代南方方言为佐证,按照音近义通的原则确定同源词。如“抟”系列词,多是元部字,都有“圆”的意义。第三章分析古楚方言记音字。扬雄《方言》所记的部分楚方言词,已在先秦和两汉通语文献中使用,只不过是以别字(同音字)形式出现。本章旨在打通两者之间的联系。第四章是历代楚方言词例释。扬雄等先贤认定的楚方言词,据本文研究,有的已在先秦通语文献中如《诗经》、《论语》、《孟子》中出现。但扬雄为什么还要定为楚语呢?这应该是周秦輶轩使者的记载。严君平所见的“千言”,林闾翁的“梗概”,都被扬雄所继承,并又经他调查核定。第五章讨论楚方言词与楚地出土简帛的联系。前人研究楚地简帛比较重视文字,词汇研究还大有可为。本文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互证,认为楚地简帛特别是医药、律令文献中有楚方言词汇。除了从语言方面证明外,还注意联系楚地器物。第六章验证行用至今的古楚方言词。利用现代汉语方言调查成果,打通古楚方言与今方言的联系,据古通今,以今证古。古楚方言词传承至今的,有今湖南湖北的西南官话,也有粤、闽、客、赣、吴方言。第七章是古楚方言词个案研究。着重讨论了“沓”、“鸟”、“尿”、“陂”、“睇”、“父”、“行”等词,将其置于“方——古——异”三角中全面检视,通过历时和共时比较,归纳出该词自先秦直至今天的演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