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疑柄瘤蚜茧蜂对黑豆蚜的寄生选择策略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豆蚜(Aphis fabae(Scopoli))属同翅目、蚜科,世界广泛分布,寄主植物多达200余种。不但取食为害农作物,而且传播植物病毒病。可疑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ambiguus(Haliday))是营内寄生的单寄生蜂,是黑豆蚜的一种常见寄生性天敌。迄今,对可疑柄瘤蚜茧蜂的研究报道仅限于其寄主范围,而对其寄主龄期选择行为、以及不同龄期寄主对蚜茧蜂后代发育时间、体型大小及性比等适合度特征的影响等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对此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一、可疑柄瘤蚜茧蜂对不同龄期黑豆蚜的非选择性寄生试验在温度25±1℃条件下,蚜茧蜂均寄生黑豆蚜1—4龄若蚜及成蚜,但倾向选择较小龄期的若蚜寄生,其中2龄若蚜的寄生率最高(35.25%),其次为1龄(29.92%)、3龄(28.33%)和4龄(25.75%),对成蚜的寄生率最低(14.75%)。寄生不同时期蚜虫的后代蜂羽化率不同,寄生1龄和2龄的羽化率较高,分别为91.51%和94.21%,寄生3、4龄和成蚜的羽化率依次降低(成蚜为72.17%)。可疑柄瘤蚜茧蜂在寄主体内的发育时间随寄主被寄生时的龄期不同而存在差异。寄生2龄若蚜的蚜茧蜂后代发育时间最短,需8.37d羽化出蜂,而寄生1龄的发育时间最长(9.3d)。寄生不同龄期蚜虫的后代蜂体型大小不同,其中寄生2龄黑豆蚜的后代蜂体型最大,雌、雄蜂后足胫节长度分别为0.533 mm、0.516mm。寄生4龄若蚜的后代中雌蜂比例最高,为75.77%,寄生1龄若蚜的后代雌蜂比例最低,为62.70%。二、不同日龄可疑柄瘤蚜茧蜂对黑豆蚜的寄生选择及其后代适合度表现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寄主黑豆蚜之间,可疑柄瘤蚜茧蜂1-5日龄雌蜂对2龄若蚜的寄生率最高,对成蚜寄生率最低,对1龄、3龄和4龄若蚜的寄生率接近。1-4日龄雌蜂的后代羽化率接近,均显著高于5日龄雌蜂的后代。1-5日龄雌蜂寄生成蚜的后代性比均低于寄生其它龄期蚜虫;1-3日龄雌蜂的后代性比(即雌蜂在后代中的比例)随寄主蚜虫龄期增大而逐渐增高,尽管在寄主若蚜之间未达到5%的差异显著水平;4日龄雌蜂的后代蜂性比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格局,即寄生3龄若蚜的后代蜂性比最高;5日龄雌蜂的后代蜂性比在1-4龄寄主若蚜之间无差异。不同日龄雌蜂寄生同一龄期蚜虫的后代蜂大小变化格局也不一致。例如,寄生1龄若蚜的不同日龄雌蜂的后代体型大小变化顺序为:3>2=4>5>1d;寄生2龄若蚜的雌蜂后代大小为:3=4=1>5>2d;寄生4龄若蚜的雌蜂后代大小为:3d>2d=4d>5d>1d。三、不同密度可疑柄瘤蚜茧蜂对黑豆蚜的寄生试验蚜茧蜂的平均寄生率随密度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每盒2头寄生蜂时平均寄生率最高(7.44%),其次是1头蜂,密度较高(6.29%),密度>4头时平均寄生率显著下降。四、野外可疑柄瘤蚜茧蜂对黑豆蚜龄期寄生选择的调查在调查期间(2005年5月初至6月初),高龄蚜虫(大体型)与低龄蚜虫(小体型)比例约为1∶1,但在调查前期(5月21日前),小僵蚜的比例不同程度地高于大僵蚜,说明可疑柄瘤蚜茧蜂倾向于选择低龄蚜虫寄生;但到后期,大小僵蚜地比例接近,这种寄生选择倾向消失。从大僵蚜中羽化出来的雌性蚜茧蜂比例均高于小僵蚜,雌蜂体型显著大于小僵蚜,但雄性体型差异不显著。
其他文献
从广西南宁金陵镇香蕉种植园里采集香蕉病叶标本,分离到4种病原菌菌株。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16Sr DNA序列分析结果,将As-1、As-2和As-3菌株鉴定为根瘤菌属Rhi
精心创编和合理运用体育游戏,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为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训练水平,这对于达到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