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举世闻名的华夏文明,作为传统文化的承载物,“文房四宝”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位于四宝之末的砚台,虽然历史并非最为久远,但从萌生之日起,就以其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卓立于中国文人之林。砚是中国古代书法写作的必备之物,是历代文人追捧的案头之物,其坚固、温润的材质特点,历经百世而不朽,积淀着悠久的中华文明。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洮砚,其石料出自于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境内的洮河流域。它以其坚润细密的石质、清莹优雅的石色以及美轮美奂的石纹赢得历代文人的赞赏。早在唐代就被用来制砚,在宋代兴起,明清得到发展,传承创新于当代。经历千年历史的考验和洗礼,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不仅见证着中国古代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非凡的艺术享受,其所蕴含的艺术审美价值及历史文化价值将会越来越突显。本论文在对卓尼洮砚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卓尼洮砚的产生与发展概况进行阐述,并对卓尼洮砚的石材特点及制作工艺等方面做了梳理,通过前文的阐述及梳理力求探究出卓尼洮砚所蕴含的艺术审美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最后对卓尼洮砚的发展现状及传承保护进行了研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