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工肝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技术,在基础和临床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因为肝衰竭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病情千变万化、治疗影响因素很多,所以对它进行客观评价十分困难。因此我们建立了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通过对比检测暴发性肝衰竭动物模型人工肝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探讨组合型非生物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动物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并对人工肝治疗的有效性、可能的作用机理、最佳治疗时间间隔进行估测。 材料和方法:选用中国实验小型猪(五指山系)11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与治疗组(n=6)。另外选用5只体重在18~26公斤的中国实验小型猪(五指山系)用来提供血浆置换所用正常血浆。应用D-氨基半乳糖1.2g/Kg经颈外静脉插管在10分钟内输入动物体内诱导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给予D—氨基半乳糖后24小时和48小时,治疗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血浆置换时,将血液从保留于颈外静脉的双腔管引出,通过血浆分离器分离出血浆弃去,同时新鲜冰冻血浆经另一通道输入,与分离的血细胞混合进入动物体内,置换血浆量为动物自体血浆量的1.3倍;血浆置换后立即给与持续性血液滤过,总置换液量8000-10000ml。对照组未行人工肝干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0h、6h、12h、24h、48h、72h、96h、120h、144h……各时间点观察动物一般状况并采血、行肝穿,新鲜全血静置于普通玻璃试管1小时后离心取上清,-80℃保存备用。观察比较两组动物生存时间、一般状况、生理生化指标、血清细胞因子、组织病理变化。数据结果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经过人工肝治疗后,动物一般状况明显好转,治疗组动物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73.5±11.8小时 vs 116.4±10.7小时,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