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调查不同海拔岳桦林(Form.Betula ermanii)的群落结构特征,在黑龙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不同海拔梯度建设了 3块面积为1 hm2的岳桦林固定样地,初步统计出海拔1 540 m样地内共有植物27种,其中乔木有5种,岳桦(Betula ermanii)和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是优势种;海拔1 600 m样地内共有植物30种,其中乔木有5种,岳桦是优势种;海拔1 680m样地内共有植物20种,其中乔木有4种,岳桦和鱼鳞云杉是优势种;不同海拔林分径级结构均呈现倒“J”型分布。为了研究不同海拔岳桦林竞争关系,以3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样圆法确定了竞争范围,并利用Hegyi竞争指数分析了岳桦的种内和种间竞争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海拔1 540 m岳桦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的34.78%和65.22%,说明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间;岳桦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岳桦种内>鱼鳞云杉>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花楷槭(Acer ukurunduense)>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海拔1 600 m岳桦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的61.72%和38.28%,说明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内;岳桦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岳桦种内>鱼鳞云杉>花楷槭>花楸>臭冷杉。海拔1 680 m岳桦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的58.57%和41.43%,说明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内;岳桦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岳桦种内>鱼鳞云杉>臭冷杉>花楸。随着海拔的升高,岳桦的主要竞争压力由种间竞争逐渐向种内竞争变化。海拔1 540 m和1 680 m岳桦的胸径与整个林分、伴生树种以及岳桦种内的竞争强度均成幂函数关系,随着对象木胸径增大,三种竞争强度均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通过所得的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出岳桦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海拔1 600 m岳桦的胸径与整个林分和岳桦种内的竞争强度均成幂函数关系,可以预测出岳桦种内和整个林分的竞争强度,但岳桦种间竞争强度与岳桦胸径间的相关性较低,不能预测岳桦与伴生树种间的竞争强度。本文为我国温带地区岳桦林的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种群竞争研究和合理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