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的精要概括。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贯穿于毛泽东整个革命生涯,是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道德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价值取向。为人民服务思想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既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成分,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内在联系,尤其与马克思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与马克思的历史观、实践观、阶级观等都有内在联系,它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后,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成为了一种新的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价值哲学。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有丰富的内容,它的形成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一样,经历了较长时期。研究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起源、形成、成熟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对厘清其思想渊源,还是对该思想的继承发展来说都是必要的。本文通过解读毛泽东的经典文本,考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事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时代条件,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准确地叙述该思想的来龙去脉、理论渊源和哲学内涵,强调这一思想为何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的和执政宗旨,以突出这一思想在整个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增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立场和道德准则,进一步发挥它在当代社会思想领域的引领作用。本文由导论、六章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组成,导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缘由、前人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等问题。正文前五章阐述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萌芽、雏形、形成、成熟与进一步发展过程,第六章分析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哲学内涵,结语部分阐发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新时期的时代内涵。如下:第一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青年时期萌芽毛泽东出生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和转折期,在家庭环境和周遭黑暗现实的影响下,毛泽东逐渐萌发了要求阶级平等独立、为劳动人民争取利益的思想,为人民服务思想初露端倪。五四时期,毛泽东将对劳苦大众的悲悯同情之心诉诸实践,实践与认识的结合为该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二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初具雏形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而逐渐成型。毛泽东在建党初期领导并组织了大量为人民谋利的实践活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论认识逐步提高,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所著文章中显现出来,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逐渐成为无产阶级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基本成型随着革命重心的转移和革命政权的建立,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完全形成。在井冈上革命斗争期间,毛泽东领导了各种形式的为农民谋利的实践运动,随着中央苏区政权的建立,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逐渐被确立为共产党人的革命宗旨。长征时期,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长征精神达到了高度统一,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艰难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完全形成了。第四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走向成熟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这段时期不断发展、走向成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向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体系正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得到全面建构。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将“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被确立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科学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党的宗旨。第五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浪潮中继续发展。毛泽东积极开展为人民谋利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为人民服务的理论。这段时期,毛泽东在实践为人民思想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本质,而应思考失误原因,吸收积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弘扬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神实质。第六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哲学内涵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为民、爱民、重民等思想的积极成分,是毛泽东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同时,为人民服务思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与马克思的实践观、历史观和阶级观等有内在联系;为人民服务思想是一种新的政治哲学,一种新的道德哲学和一种新的价值哲学。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既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思想武器和根本动力,又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保障,是共产党员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进一步弘扬毛泽东崇高的道德精神,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践行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