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地表水体中的突发砷污染事故频发,并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目前,应用于地表水突发砷污染的应急处置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法和沉淀法。沉淀法尽管可以快速降低受污染水体的砷含量,但沉淀生成的含砷底泥形成二次污染,其污染释放会影响上覆水体的水质。而吸附法除砷可以直接将砷从受污染水体吸附去除,不会产生含砷的底泥,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在实际的应急除砷工程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针对湖库型(三维扩散)自然水体突发砷污染事件的水力特点,以活性氧化铝作为吸附材料,通过移动吸附中试试验,考察了不同移动吸附参数对除砷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湖库型水体应急吸附除砷的工艺运行数学模型,为移动吸附除砷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试验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①考察各工艺运行参数对除砷效果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吸附袋的长度L、浮体的运行速度υ、 As (V)的初始浓度C。和吸附剂投加量M。②运用ANSYS CFX软件模拟移动吸附体在不同移动速度条件下的水体流场分布特征,采用量纲分析法研究了各运行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构建了移动吸附除砷工艺运行数学模型,得出As(V)的剩余浓度与各因素之间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本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吸附袋长度(L=35cm、61.25cm)对As(V)的去除影响试验表明:吸附袋长度越大,活性氧化铝对As(V)的去除率越大。(2)浮体的运行速度(u=0.03、0.045和0.06m/s)对As(V)的去除影响试验表明:活性氧化铝对As(V)的吸附速率和去除率随浮体的运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3)As(V)的初始浓度(C0=0.1、0.5、1mg/L)对砷的去除影响试验表明:C0越大,活性氧化铝对As(V)的吸附速率越大。(4)在以下运行条件下,吸附进行120h后As(V)的浓度能够降低至0.05mg/L以下:①Co=0.1mg/L, υ≥0.03m/s:②Co=0.5mg/L, L=61.25cm, M=12kg, υ≥0.045m/s.(5)吸附进行t时间后As(V)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6)各运行条件下,吸附袋及其附近的流速最大;在水面处,浮体运行一侧靠近池壁处的流速相对较大,且此处流速的方向与浮体的运行方向相反。(7)其他条件相同时,吸附袋长度、运行速度越大,相同位置点的流速随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