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地段周边地区是依托历史地段而存在,它们是旧城更新的重点对象。历史地段得到保护和重视,而其周边地区往往没有明确的控制要求,造成建筑体量差异甚大和街区肌理不均匀,大量历史记忆缺失。2010年,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第一次提出了“历史地段”的保护层次,五片历史风貌保护区随之整合成两片,虽然范围得到扩大但保护力度却大大降低。然而长沙历史地段周边地区的大部分地区是属于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的,其中蕴藏的历史记忆是值得重视和延续的。这些地区由于缺乏定量的理性规划,加之高强度的开发,大面积历史地区被更新和改造,大量历史记忆的因此缺失,造成了近百年内无法修复的局面。回顾以往对该地区的学术研究,对已经破坏的历史地区进行修复的是极少。本文秉承保护历史文脉的态度,试图找寻新的修复手法对现实中无法修复的历史记忆进行“虚拟修复”。以修复历史记忆为目的,本文对记忆的概念进行了相关阐述,并进一步研究了记忆与空间的关联性。通过调查长沙历史地段周边地区的发展状况,提出“虚拟修复”的设想,抽取出长沙历史地段周边地区的历史记忆要素,以异质混合空间为虚拟修复的载体和媒介对长沙历史地段周边地区历史记忆的破损区进行虚拟修复。“虚拟修复”重视体验,注重历史记忆要素的组织与表达。通过城市雕塑、数字影像、虚拟城市、互动装置、二维码、光影空间和音响空间等异质混合空间来存储历史记忆要素,唤醒心灵底层的情感共鸣和脑海深处历史记忆,达到虚拟修复的目的。这种异质混合空间的营造打破了现有的“修复”方式,可以为那些无法在现实场景中恢复的历史记忆的地区提供创新性手法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