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的语言游戏质量及其促进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iang_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以及科学育儿思想的传播,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教育活动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语言游戏作为一种集体游戏,在满足幼儿兴趣的基础上为幼儿的语言表达、语言运用等提供了机会,因此被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广泛应用。然而许多教师虽然认识到语言游戏的重要价值并在幼儿园中大力开展语言游戏,但其成效却仍是未揭示的内容。因此,对语言游戏质量进行研究并了解语言游戏开展现状,有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其开展效果及问题所在,为组织高质量的语言游戏提供参考与建议。本研究通过观察法、测量法对辽宁省某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语言游戏质量进行调查,总结影响游戏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教育建议。首先采用自编的《语言游戏质量评价量表》对语言游戏中大班幼儿表现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显示大班幼儿的语言游戏质量较高但仍有提升空间。具体表现在语言材料与空间安排稍显不当,幼儿语言表现与发展情况欠佳,教师语言指导与支持水平有待提高。其次,研究者通过观察与访谈总结语言游戏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游戏材料和场地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游戏质量,而幼儿的兴趣态度、经验水平以及教师教育观念、指导方式等同样对语言游戏质量产生影响。最后,为了有效提高大班幼儿的语言游戏质量,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促进策略:一是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语言游戏环境;二是经验出发,鼓励幼儿语言表达运用;三是敏锐观察,科学指导幼儿语言游戏;四是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设计了基于STM32单片机的楼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对灯光环境的不同需求进行智能控制;使用CAN总线技术并提出智能节能照明控制系统硬件通信协议,设计实现智能节能照明控制硬件子系统,其中CAN总线模块采用处理器STM32单片机再添加相应个数的收发器TJA1050组成;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数据检测,优化输出光照度,并且设计实现上位机监控软件子系统,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为工程应用的节能提供参考.
与佛教在汉地的繁盛相同步,二谛在隋唐时期亦迎来了自身理论的高峰,天台智顗、嘉祥吉藏、净影慧远、慈恩窥基等一并高僧都提出了各自立意有别的二谛说。但是这样的一个核心理论,它是何时在汉传佛教中引发普遍关注的,对此学界却莫衷一是。以汤用彤为代表的主流论断认为,二谛在六家七宗时期已经成为各家讨论的主题与中心,亦有学者认为,二谛被汉传佛教论者所普遍关注应肇端于鸠摩罗什入华所开启的龙树思想之传播。罗什入华为弘始
德国农业在结构转型中的稳步发展得益于合理的农业投融资策略和便捷的融资渠道。欧洲共同农业政策也对德国乃至欧洲的农业改革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这对我国乡村振兴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产业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但也使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面临着乡村人口收缩带来的活力衰退问题。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尝试建立基于定量分析的乡村活力评估与监测方法,以准确把握薄弱环节,指导乡村的活力提升与差异化振兴。本研究选取了具有地区代表性、处于乡村人口收缩不同阶段的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上述国家乡村活力代表性研究与实践,进行活力评价思路与指标体系的横向比较。其中,美国关注
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期是德育教育的启蒙时期,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的启发教育引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构建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基于此,本文结合具体实践,探讨如何在游戏化课程实施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期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参考。
在后疫情时代,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依托网络平台对公共基础课线性代数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分析课程特点、教学现状及学情,设计互联网和传统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学习,最终达到学用统一的最优教学成效。
《论确定性》是维特根斯坦晚年一部未完成的著作,对知识的确定性问题做出了系统思考,在当代哲学中引起了广泛深入讨论,但在各种不同视野中也带来了许多误解。这里试图根据全书的四部分内容,提出一种温和的解释,即维特根斯坦是把确定性与怀疑相对立,而不是与不确定性相对立,认为确定性表明了不可怀疑,这与基本经验事实有关,而与我们的知识和信念无关,唯有知识和信念才会存在不确定的问题。不确定性不是维特根斯坦想要拒绝的
为了提升传统社交网络用户身份识别方法的识别效果,设计并提出基于偏好逻辑的社交网络用户身份识别方法。结合偏好逻辑系统,实现社交网络用户的偏好处理;同时通过种子节点周围的信息,采用逻辑回归模型,与另外一个网络中种子节点周围的节点进行对比,对用户信息属性信息以及周围的环境信息不断识别并建立新的链接;最后将新的匹配用户作为种子节点放置到集合中,随着种子节点的传播,通过迭代获取越来越多的链接,实现社交网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