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抗菌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开始探索一些有机、无机、高分子及生物复合材料制备路线及应用机理,使材料科学研究进展又上了一层楼。抗菌材料和抗菌制品通常指的是通过添加抗菌剂获得的化合物。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抗菌制品具有杀菌、抑菌的自动清洁作用,抗菌制品可以减少接触致病菌数量。而且,抗菌制品只是对本身自清洁,一般不影响制品以外的空间和用品的微生物环境,对环境安全。据文献报道目前所使用的有机类抗菌剂中,杂环N-卤代胺已被证明是一类强效杀菌剂并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的抗菌剂。它是一类包含一个或多个卤一氮共价键的化合物。在本课题中,我们将制备一种以二氧化硅为核,带有N-卤代胺基团的聚合物为壳的纳米粒子抗菌剂并对它进行表征。   本论文首先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表面由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修饰的SiO2胶体粒子,再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无机/聚合物核壳化合物。最终对得到的核/壳微球进行FT-IR、TEM、SEM、DLS、UV及抗菌性等测试,对核壳纳米粒子的形貌、结构、光学及抗菌性质进行研究与表征。结果为产物表面光滑、外观球形、明显的核/壳结构的化合物。同时探讨核壳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及抗菌效果。实验结果证明该抗菌材料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因此与细菌有更多的接触面积及接触时间,所以具有更高的灭菌效率。硕士阶段做的这些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新型核壳材料的制备路线的设计及合成,完善核壳粒子的形成机理,做到了核壳纳米粒子形态可控制备。扩大了抗菌材料应用领域尤其如今研究热潮的核壳纳米抗菌材料在各种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并提供了可能。
其他文献
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作为一种新型固体光源,具有节能、发光效率高、响应快、寿命长、无污染、耐振动等优点,进而实现绿色照明,成为新一代照明光源。目前,最主流的技术是单芯片
本论文以玻碳电极为基底,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和电沉积法将多巴胺和氨基酸的共聚物(poly-DCA)、3d-4f杂金属氰桥混配配位聚合物(CyMCP)、金属汞或金属铜微粒等修饰材料分步组合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一类新型的复合膜化学修饰电极。这种复合膜化学修饰电极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电极的稳定性、选择性和信号响应的重现性,特别适用于溶出伏安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微米级液汞滴复合修饰电极(Hg-d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的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钯催化的分子内脱羧偶联反应的研究:   钯催化的脱羧交叉偶联反应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偶联方法。本文设计并发
卟啉酞菁化合物以及三明治型稀土卟啉酞菁配合物作为新型的功能材料,由于其具有迷人的光学、电学、磁学性能而使得它们在分子电子学、分子信息存储和非线性光学上具有潜在的应
我们使用自由基正离子盐促进下,实现了甘氨酸酯中α-N-(sp3)C-H键的催化氧化与2,3-二氢呋喃,通过串联的Povarov反应、芳构化、内酯化过程,合成了一系列喹啉并内酯类化合物。同时,我们还初步研究了N-烃基酰肼类化合物的氧化和甘氨酸酯类化合物的Friedel–Crafts反应。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碎裂-重组策略的设计,甘氨酸酯和二氢呋喃在TBPA?+/O2的促进下通过串联C-H键氧化、P
伯胺类化合物是药物以及农用化学品等合成中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取伯胺常用的方法是对硝基化合物进行还原。近年来,利用有机硅试剂选择性还原硝基化合物的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我们利用有机硅试剂还原了一系列的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该反应方法具有温和的反应条件、良好的官能团化学选择性、对空气及湿度良好的稳定性等显著的优点。3,4-二氢嘧啶-2-酮(DHPMs)类化合物具有非常实用的生物以及药理活性,例如其可以
[摘 要] PLC技术课程是高职制造业大类专业通选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原有的PLC项目化课程内容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适应复杂工况的能力。通过以“简单、重复、渐进、融合”的8字原则,进行项目内容改革后,有效地提高学生应对复杂工况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 键 词] PLC;项目教學法;项目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