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与四种农药急性致死作用关系的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ove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稻蝗属于直翅目、斑腿蝗科、稻蝗属,喜食水稻、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发生时种群密度大,对农作物造成严重为害,是中国水稻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本文以中华稻蝗山西太原晋源种群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与四种常用农药(辛硫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和灭多威)的急性致死性差异的相关关系,探索将这种关系作为中华稻蝗对农药的抗性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以便监测抗性动态变化和确定抗性水平及其分布,延长对环境安全性农药的使用寿命,并为蝗虫防治中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供必要的种群遗传学资料。本研究利用等位酶分析方法比较了中华稻蝗经辛硫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和灭多威四种农药急性致死处理后多态基因(Ldh、Pgm、Pgi、Mdh-1、Me)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由于中华稻蝗在Mdh-1、Ldh、Me、Pgi和Pgm基因座位上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将存活个体和死亡个体分别进行等位酶分析以确定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辛硫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和灭多威四种农药对Ldh、Pgm、Pgi、Mdh-1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作用不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⑴用辛硫磷农药制剂按1.96 ug/g剂量点滴中华稻蝗五龄若虫共394头,24小时后平均死亡率为49.2%。经辛硫磷处理后,中华稻蝗Ldh、Pgm、Mdh-1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是随机的,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著的相关性(p>0.05)。但在Pgi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Pgi-BB(30%)、Pgi-AA(46%)和Pgi-AB(61%),且Pgi-BB与Pgi-AB(P<0.01)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本中华稻蝗种群Pgi-BB基因型很可能与辛硫磷的抗药性有关。  ⑵用毒死蜱农药制剂按3.69μg/g点滴中华稻蝗五龄若虫共404头,24小时后平均死亡率为51.7%。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对Ldh、Me和Pgi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是随机的,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著的相关性(p>0.05)。但在Mdh-1,Pgm基因座位上,具有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存在差异,Mdh-1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31%(Mdh-1-AB)、49%(Mdh-1-BB)和64%(Mdh-1-BC)。Mdh-1-AB与Mdh-1-BB、Mdh-1-AB与Mdh-1-BC基因型频率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 Pgm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63%(Pgm-AA)、38%(Pgm-AB)、51%(Pgm-BB)、62%(Pgm-BC)和60%(Pgm-CC)。且Pgm-AB与Pgm-BC基因型频率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存在显著关联(P<0.05)。表明毒死蜱的致死性对Mdh-1、Pgm基因座位的不同等位基因型呈现出非随机特征。  ⑶用乙酰甲胺磷(13.10μg/g)点滴中华稻蝗五龄若虫共478头,24小时后平均死亡率为47.9%。列联表x2检验表明:乙酰甲胺磷的致死作用对Ldh、Pgm、Mdh-1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是随机的,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著的相关性(p>0.05)。但在Pgi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Pgi-BB(40%)、Pgi-AA(42%)和Pgi-AB(56%)。Pgi-BB与Pgi-AB(P<0.01)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显示乙酰甲胺磷的致死作用对Pgi基因座位的不同基因型呈现出非随机特征,由此可见,Pgi-BB基因型很可能与中华稻蝗对乙酰甲胺磷的抗药性有关。  ⑷用灭多威(4.69μg/g)点滴中华稻蝗五龄若虫共367头,24小时后平均死亡率为45.0%。列联表x2检验表明:灭多威的致死作用对Ldh、Pgm、Mdh-1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是随机的,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著的相关性(p>0.05)。但在Pgi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Pgi-BB(20%)、Pgi-AA(35%)和Pgi-AB(55%)。Pgi-BB与Pgi-AB(P<0.01)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显示灭多威的致死作用对Pgi基因座位的不同基因型呈现出非随机特征,由此可见,Pgi-BB基因型很可能与中华稻蝗对灭多威的抗药性有关。  ⑸结果表明,等位酶基因型与农药的急性致死作用之间在统计学上存在相关关系,这种关系的进一步证实有可能使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的动态变化成为对杀虫剂具有早期预警功能的抗性生物标记物,以判断种群的抗药性水平及其分布。
其他文献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电力负荷持续增长。用户侧大容量无功以及非线性负载的使用,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接入,给公共电网带来了严重的无功与谐波问题。单一补偿装置难以处理复杂电能质量问题,将补偿装置与变压器集成以辅助优化补偿效果是电能质量治理研究的新趋势。配电变集成式静止同步补偿器(DT-STATCOM)采用变压器抽头注入补偿的方式,凭借其灵活的接入点选择优势,成为一种新型电能质量问题解决方案。首先,从场路观
电力变压器是电网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设备之一,保障电力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对整个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大部分变压器的寿命终结是因为其丧失了应有的绝缘能力,而影响绝缘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变压器运行时绕组的温度。变压器绕组最热区域达到的温度即绕组热点温度,是影响负载能力和绕组绝缘寿命的重要因素,也是变压器绕组设计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监测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对估计变压器寿命、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