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易损性与敏感性分析的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失效机理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u2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网壳等大跨空间网格结构以其经济、美观,能覆盖较大空间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领域。随着结构向跨度更大、体系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其在强震等突发事件下的安全问题也日趋突出。然而国内外对于大跨空间网格结构的抗倒塌设计理论仍不够成熟,突发事件下的结构破坏机理也尚未清楚。本文以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空间网格结构的倒塌破坏机理,以期为该类结构体系的抗倒塌措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结构的倒塌破坏问题,本文从结构几何拓扑易损性、考虑荷载作用的结构易损性及结构冗余特性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本文基于结构几何拓扑关系,利用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搜寻结构失效模式。首先依据节点刚度定义表征结构内部连接性能的指标参数—连接能力系数,用于衡量节点的连接质量;然后根据连接能力的大小,将结构划分成不同层次的结构簇,建立结构拓扑关系的层级模型;最后对形成的结构层级进行拆解,搜寻结构的不同失效模式,识别结构内部的连接薄弱部位。本文编制了结构易损性分析程序,并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基于结构几何拓扑关系的易损性分析方法能有效识别结构的薄弱部位,并明确了其在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失效模式分析中的优越性和独特性,为该类结构体系的破坏模式分析提供了简便可行的途径。   为进一步研究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易损性问题,本文从结构易损性的基本概念入手,建立了同时考虑结构几何拓扑关系和荷载作用效应的易损性分析模型,将结构关键构件及易损失效模式的确定作为研究重点。首先根据实际作用于结构上的荷载形式,对结构施加单位作用力,以该单位力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作为结构内部连接能力的评价指标,并利用单元的应变能对其损伤破坏需求进行修正,以此为依据形成结构层级模型;然后通过集簇与解簇过程识别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薄弱位置。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能比较准确的定位结构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的薄弱部位和其破坏位置。   本文基于响应敏感性对结构的冗余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了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冗余度评价方法。以单元材料弹性模量的响应敏感性作为冗余特性的评价指标,考虑了局部损伤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在静力与动力荷载作用下,分别采用单元的应变敏感性或其时程峰值衡量结构的冗余特性。本文以跨度为7.5m、矢跨比为1/2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试验模型为检验对象,结果表明,结构的冗余特性能全面反映结构的整体性能,体现结构的薄弱环节和其关键部位所在。对于空间网壳结构,几何特性是影响其冗余特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随矢跨比的增大结构的整体冗余特性呈下降趋势,而对于竖向地震作用则随矢跨比增大而提高。   本文的研究工作分析了结构的弱点所在,揭示了结构的倒塌破坏机理,为空间网格结构的倒塌控制与抗倒塌设计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推进空间网格结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领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电力需求逐步扩大。输电塔线体系作为能源传送的载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正常工作是确保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我国作为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地震导致的输电塔线体系倒塌破坏现象屡见不鲜,严重阻碍灾后救援工作的开展。输电塔线结构作为典型的大跨越空间结构,其地震响应十分复杂,已有众多研究表明,进行此类结构的抗震研究时有必要考虑地震波空间变化效
层间隔震技术是近来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减震技术,属于被动控制体系。该结构体系不仅能起到减震和降低造价的作用,还能有效地降低高层建筑的“鞭梢效应”,主要是用在一些基础隔
煤矿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煤矿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地面形成了大范围的采空区。随着对煤炭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加,“三下”采煤(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活动逐渐活跃起
城市供水管网漏失事故是国内外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网中发生漏失不仅对水资源和能源造成了浪费,同时还对整个管网带来供水安全隐患。因此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供水行业
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是目前隔震工程中常被采用的隔震结构形式,它解决了毗邻建筑或需设结构缝的建筑在隔震时需要保证隔震支座无阻碍移动而导致上部结构的结构缝较宽的问题。
基于济南市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工程案例,借助PLAXIS-3D有限元软件,采用土体硬化本构模型,对桩锚协同作用及支护桩遮拦效应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桩锚支护的深基坑永久支
节能型砌体是由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保温砂浆组成的一种新型砌体结构,其有着自重轻、保温节能、加工方便等优点。但是要将这种新型砌体应用于实际,作为承重墙从而实现承重节能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不仅会造成了水资源以及能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环境社会问题。压力管理是国际水协(IWA)推荐的漏失控制策略之一,它是通过优化管网压力,以降低漏失。本研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受力复杂,承受梁和柱传来的弯矩、剪力、轴向力,起着传递、分配内力和保持框架结构整体性的作用。节点是框架中最薄弱的部位之一,地震中由于节点的破坏将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由于其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较低等优点,再加上可以在其底部形成大空间,因此在我国中小城镇的临街建筑中广泛使用。但由于其对于底部大空间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