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社交网络的出现产生了新的空间形态—社交网络空间,其空间中的实体可称为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泛化,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通信与交流方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并由此塑造了新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由于社交网络空间突破了传统物理空间的时空限制,使得地理信息系统等传统建模方法难以满足抽象、复杂、关联、动态的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信息的描述与表达需求,特别是复杂网络时空基准下的数字时空实体,例如社交账号、软件平台、IP地址。因此,探索新的描述方法,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建模理论与方法,具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全空间信息系统建模理论为基础,以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建模与可视化为研究主题,围绕建模理论、建模方法和可视化表达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阐述了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建模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了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建模与可视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2)研究了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建模的基础理论。阐述了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的空间认知基础,分析了社交网络空间认知的内涵、现状和特点,设计了面向社交网络空间的三分结构层次模型和实体空间映射模型,提出了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分类分级及编码体系方案。系统阐述了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建模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面向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的时空对象数据模型,为其对象化描述提供了理论支撑。(3)研究了基于类模板的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对象化建模方法。设计了基于类模板的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对象化建模流程与社交网络时空对象类模板的总体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域的社交网络时空对象组织与管理方法和一种顾及实体生命周期特征的社交网络时空对象文件存储方法,实现了社交网络时空对象的构建、组织、存储与管理。(4)构建了一套面向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的时空参照体系。根据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的时空特点,提出了时间参照统一描述方法和空间参照多维度描述方法。构建了一套面向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的时空参照体系,提出了AS坐标系、IP坐标系、社交宇宙坐标系、小世界网络坐标系和节点中心坐标系的构建方法与转换规则,为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的空间位置描述与空间映射表达奠定了理论基础。(5)设计了一种基于互动行为的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关联关系强度预测模型。阐述了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关联关系强度的基本概念及关联关系建模的流程与方法。针对关系强度难以量化的问题,设计了基于互动行为的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关联关系强度预测模型,并通过微信问卷调查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关联关系的科学描述和定量化表达提供了模型支撑。(6)研究了社交网络时空对象的可视化表达方法。阐述了地图基础理论在社交网络时空对象可视化表达中的应用,设计了一种面向社交网络时空对象的可视化表达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度特征的社交网络时空对象可视化表达方法和一种顾及地理空间特征的社交网络时空对象多层次可视化表达方法,并通过实验与分析验证了可视化表达模型与可视化表达方法的可用性,实现了社交网络时空对象从微观到宏观、从物理到数字的关联、动态表达,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关联、动态、虚实结合等优势。(7)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研发了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建模与可视化实验系统,实现了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的对象建模功能与可视化表达功能。在实验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实际的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数据进行对象化建模与可视化表达应用分析,验证了本文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与可用性。在全空间信息系统研究背景下,本文作为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建模研究的一次探索性实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创新成果,但仍存在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亟待突破,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未来将考虑继续完善现有相关建模与可视化方法,深入探索基于时空对象的社交网络时空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海量社交网络空间时空实体信息的对象化组织、存储、管理与可视化表达问题,以期为共建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