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雾荷电降尘技术是一种新式降尘技术,能够在有效脱除呼尘的前提下防止其二次飞扬,更好地控制呼尘的质量浓度。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气液两相水雾荷电降尘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首先,本文使用路径图法提取影响液滴荷质比的独立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的显著性设计了正交实验,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六种因素影响下的荷质比预测方程。通过预测方程得知,在因素水平范围内,当荷电电压为12 kV、气相压力为0.2 MPa、液相压力为0.2 MPa、电极间距为15 mm、电极环直径为60 mm、喷嘴孔径为0.6 mm时,预测荷质比最优值为441.66μc/kg,与实际值之间误差小于5%;荷质比与荷电电压、气相压力、电极间距呈正相关,与液相压力、电极环直径、喷嘴孔径呈负相关;六种因素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水雾荷电电压、气相压力、液相压力、电极间距、电极环直径、喷嘴孔径。其次,进行了不同的降尘方式对全尘和呼尘降尘效果的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其实验结果,得出气液两相水雾荷电技术对呼尘的降尘效果更佳。并对比不同荷质比下全尘、呼尘的降尘效果,得出气液两相水雾荷电降尘技术对全尘及呼尘降尘效率均有提升,但对于呼尘的降尘效果更佳,并且水雾荷电效果越好,呼尘的降尘效果越好。最后,设计了气液两相水雾荷电雾化因素及含尘气流风速对呼尘降尘效率影响的正交实验。在因素水平范围内,所得回归模型可以预测呼尘的降尘效率,当荷电电压y1为12kV、电极间距y2为15 mm、电极环直径y3为60 cm、气液比y4为1.5、喷嘴直径y5为0.6mm、含尘气流风速y6为4 m/s时,呼尘降尘效率最优值为97.26%;通过标准化回归方程,得出呼尘降尘效率与y1、y2、y4呈正相关,与y3、y5、y6呈负相关,因素重要程度排序为y1>y6>y4>y5>y3>y2。并采用高速数码摄像结合显微放大技术,可视化分析随荷电电压升高单颗粒荷电液滴形态变化及荷电液滴吸附呼尘的状态,从图像角度分析水雾荷电的效果及对呼尘的降尘效果。气液两相水雾荷电降尘技术与传统喷雾除尘技术相比,导致液滴的表面张力下降,可使雾滴进一步破碎,粒径变得更小,与粉尘接触面积更大。与静电除尘相比,荷电电压要求较低,并且能够防止二次扬尘现象。该技术的提出提高了对呼尘的降尘效率,降低尘肺病发生率。该论文有图21幅,表8个,参考文献5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