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岩界面宏微观力学行为及加固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el1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防止节理岩体发生破坏,注浆作为一种加固节理岩体行之有效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领域,从宏微观尺度研究注浆加固机理对于控制围岩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603004)项目,以巷(隧)道注浆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室内宏、微观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浆-岩界面宏微观力学行为及加固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以下创新性研究成果:(1)利用设计的剪切试验装置,配合电液伺服加载试验机,开展了一系列水泥试块剪切力学试验,获得了不同水泥粒径及不同纳米SiO2颗粒含量水泥试块剪切力学行为及剪切强度参数。结合微观结构图像,揭示了水泥粒径及纳米SiO2颗粒含量对水泥试块力学性质的影响机制。利用流变试验,获得了粒径和纳米SiO2颗粒含量对浆液流变性质的影响规律。(2)开展了一系列浆液充填节理岩样剪切力学试验,获得了不同充填基质、水泥粒径及纳米SiO2颗粒含量浆液充填节理岩样的剪切力学行为及强度参数,对比了水泥试块和浆液充填节理岩样的剪切力学性质差异及主控因素,探讨了不同浆液与岩石之间的粘结机制。结合高清CCD图像和声发射监测技术,获得了浆液充填节理岩样在剪切过程中的破裂演化过程及破坏形式,分析了剪切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活动规律,揭示了注浆节理岩样的宏观破裂机制。(3)采用SEM技术,分析了不同浆液、不同充填基质的浆-岩界面微观结构特征,得到了浆液和节理岩石之间两种主要的粘结形式。利用纳米压痕试验,探讨了不同岩样浆-岩界面的微观力学性质(压痕载荷-位移曲线、压痕模量和硬度),并基于定性(光学图像)和定量(压痕模量)的方法提出了界定岩石-ITZ(界面过渡区)和ITZ-硬化浆液的方法,进一步评估了不同注浆岩样的ITZ厚度、ITZ和硬化浆液的微观力学性质,从微观力学的角度揭示了注浆加固机制。(4)利用PFC数值模拟软件,采用光滑节理模型,构建了三种浆液充填砂岩岩样直剪数值模型并开展了直剪模拟试验,同时实现浆-岩之间的黏结作用和界面黏结破裂后浆-岩之间的摩擦作用,获得了剪切模拟过程中浆-岩界面区域的裂纹演化特征,揭示了浆-岩界面及充填体的细观破裂机制。该论文有图89幅,表24个,参考文献229篇。
其他文献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是一个有机整体,“三条红线”紧密联系,彼此相互影响,存在着“此消彼长”或“同消同长”的直接或间接联动关系: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降低万元工业
优质苜蓿干草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安全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同时苜蓿干草的品质是提升我国苜蓿干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了找出影响苜蓿干草品质的关键因素,本研究
超表面是人工构筑的以周期或者准周期形式排列的具有亚波长厚度的纳米结构阵列,通过控制与入射电磁波的相互作用,能够产生独特的光场操控能力。近年来,以金属等具有等离子体
研究背景及目的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ost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PND)通常表现为手术麻醉后出现的意识、定向功能、记忆、认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乱,其发病率为10%-54%
为了对低蛋白质日粮型预混料影响生长猪血清生化和氨基酸指标进行研究。将64头生长猪随机分为A、B、C、D组,A、B组应用4%低蛋白质日粮型预混料,C、D组应用4%普通预混料。42天
为了判断煤层气井整体解吸出现时间,基于油气藏数值模拟软件,以沁水盆地A区块典型井为原型,建立煤层气理想数值模型,分析了整体解吸出现时间与渗透率、孔隙度、煤层厚度、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