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本聪先生于2008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文章,文中描述了电子货币“比特币”及其算法,很快,他于2009年将他的构思付诸于实践,开发出了首个比特币算法的客户端程序并进行了首次“采矿”,获得了第一批比特币。此后,比特币、以太坊和瑞波币等加密货币,加密货币开始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对于加密货币未来是否能完全替代我们现实使用的货币争议不断,此外有许多投资者将加密货币视为一种风险资产进行投资以追求高利润,至今为止,根据CoinMarketCap网站的统计共有1881个加密货币,快速扩张的加密货币市场引起我们对加密货币价格决定性因素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决定加密货币价格?我们以Google搜索热度的变化作为网络炒作热度的指标,检验了加密货币市场是否存在“网络炒作效应”,本文利用Fama-Mecbeth回归方法验证了市值和搜索热度变化与截面收益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提出了由加密货币市场因子、规模因子和“网络炒作”因子组成的加密货币市场三因子定价模型。本文借鉴股票市场成熟资产定价模型研究理论和方法,实证地研究了资产定价模型在加密货币市场的有效性,检验了加密货币市场因子、规模因子和“网络炒作”因子组成的三因子定价模型,对于加密货币市场存在的异象收益率的解释力,并利用GRS检验方法检验模型的性能。此外,本文构建其他的因子(流动性因子、反转因子和动量因子)检验它们是否可以作为三因子模型的补充。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1)加密货币市场存在显著的网络炒作效应,网络炒作是加密货币价格上升的推手;(2)加密货币的平均超额收益率与规模呈负相关关系,小市值的加密货币资产具有高的收益率而大市值的加密货币资产具有较低的收益率;(3)与Google搜索热度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如果某一加密货币资产的谷歌搜索热度上升越快,则该资产收益率越高;(4)我们提出的三因子模型对加密货币的截面超额收益率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并能够很好地解释加密货币市场中的动量因子、反转因子和流动性因子,即流动性因子、反转因子和动量因子都不能作为三因子的补充。这些发现对于投资者进行资产选择提供了非常具有价值的理论依据,通过构建的三因子模型能够解释加密货币的收益率。研究过程中的发现丰富了已有文献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实证结果对未来加密货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