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的资本市场逐渐发展,截止到2020年,市场中已有三千八百多家上市公司。相较于国外市场,我国起步晚、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多方因素导致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案频发。又随着造假手段不断更新,审计风险逐渐增大、审计失败屡有发生。这一系列现象早已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有关投资者、社会其他公众以及会计界等有关的各方面人士的强烈关注。经过对中国证监会网站上已披露的对会计师事务所行政处罚书的梳理,在2010-2019年期间进行行政处罚的案例高达32件。经过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接受惩罚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由于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受到处罚和警告的事件很多,由于未能识别出可能存在的舞弊现象,最终造成审计失败的比例较大。因此从CPA的角度出发:如何降低由于隐蔽舞弊手段导致的审计风险,减少审计失败,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为止,学术界中大多学者都是通过对审计失败后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基于问题点给出一些关于行业监管、审计程序、审计准则和质控流程方面的相应措施,而这些大多是一些补救性措施和启示,存在滞后性的问题,而且对提升审计质量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经过对大量案例的汇总分析后发现,很多审计失败的案例都是由于CPA在审计过程中缺乏职业审慎未能识别到前后勾稽关系出现的不一致所导致的。在以往的研究中将会计及经营逻辑结合起来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提出构建会计和经营两个逻辑线的分析架构,重视前后勾稽有助于帮助CPA更好识别风险,对原有审计策略进行补充降低,审计失败的可能性。本文对圣莱达这个典型的审计失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其在财务舞弊行为中的隐蔽手段,并找出CPA在进行审计过程中的逻辑思维漏洞,发现其审计失败的深层原因是由于未能将业务和财务数据进行勾稽分析。基于此,提出应用二层次、四维度的审计分析构架,帮助CPA更好的识别审计风险,降低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并且基于该分析构架,提出CPA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的具体审计对策,包括:完善思维逻辑漏洞、建立适当审计预期、提高财务敏感度、提升审计实务能力、灵活实施审计程序五个方面。这一勾稽框架为未来的大数据审计构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数据模型;同时,为CPA在审计过程中补充了一种新思路,从整体的角度来防范审计风险,对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整个资本市场而言有利于增强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增强审计结果的可信度,为外部投资者的客观评价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改善整个资本市场的投资环境、净化不良风气,使得使资本环境向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