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称是一个在哲学界和语言学界都备受关注的概念。从哲学上讲,指称表示名称或其他指称表达式与其所指者的关系,有时也用于所指物本身。哲学问题就在于表达式如何能够超越自身而指向它们的所指物。这个现象也引起了来自于语义、句法、语用和认知等诸多领域语言学家的兴趣。他们建立于自己领域内的指称理论,具有很强的阐释力,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简言之,哲学语义学家更多地关注语言实体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未涉及语言实体内部的指称关系句法学则过多依赖形式主义,从而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语用学家虽然用精密的公式解释指称关系,但是由于没有把诸如语境和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因素考虑在内,其科学性受到质疑。认知语言学家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指称关系,但是他们只是侧重于对句子这样的独立实体的研究,而McCarthy and Carter(转引自徐赳赳2003)指出“人类一旦从语篇的角度来理解语言,一个全新的世界将永远展现在自己面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和哈桑的研究就是建立于语篇之上的。他们从语篇衔接的全新角度研究了指称,而且他们的理论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人称指称因其使用频率高研究价值大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衔接理论引入中国的二十多年中,许多语言工作者(吕叔湘1979;王力1985;廖秋忠1986;陈平1987;胡壮麟1994;朱德熙;1999;徐赳赳2003)做了大量的研究而且成果卓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重视理论本身的发展和完善而轻视实际运用;他们研究广义的语篇而极少对特定的文体进行语篇衔接研究。因此本文选择叙述语篇这种文体形式,探究其人称系统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差异。文章首先对指称(也称指称)进行范畴界定,接着在文献综述中评介了各领域对指称,特别是人称指称的研究成果。在数据分析部分,选择了八部英语名著以及它们的汉译本作为语料,每部小说选取约4000-4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