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下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土壤中各生物及非生物组分影响和控制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和迁移活动,探究多种土壤组分影响下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对了解重金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下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土壤中各生物及非生物组分影响和控制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和迁移活动,探究多种土壤组分影响下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对了解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至关重要。砷(As)是土壤中常见的有毒元素,As在土壤中的动态行为受到铁氧化物和微生物的共同影响,被多种耦合动力学反应过程控制。本研究旨在发展能够用于描述微生物及铁氧化物存在条件下As的耦合反应定量模型。研究首先构建微生物-As-单一铁氧化物动力学模型,描述该体系中微生物对As(V)的还原及As(III)和As(V)在水铁矿或针铁矿上吸附/解吸的动力学过程,重点聚焦在微生物对As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点位的竞争作用。动力学模型基于11篇已发表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从文献中获取的数据进行拟合,其中涉及到不同的反应条件、微生物菌株种类、生物量和铁氧化物种类及浓度。模型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再现11篇文献的数据,能定量描述As在该体系下的动态分布和还原、吸附以及解吸反应速率特征。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微生物-As-多种铁氧化物动力学模型,模型基于实验数据建立,能够描述在铁氧化物转化的情况下,微生物对As(V)的还原及As(III)和As(V)在水铁矿及磁铁矿上的吸附/解吸、掺杂和溶解过程。动力学模型重点关注微生物还原速率与砷还原基因转录丰度的关系,能定量描述不同As/Fe摩尔比体系下(0.1、0.08、0.04和0.008)As的不同形态分布及耦合反应动力学过程。本研究构建的As耦合反应动力学模型能定量描述微生物-As-铁氧化物体系中As的动力学行为,能阐述As的各反应过程(如还原、吸附、解吸、掺杂和溶解反应)之间的动态耦合。模型印证了土壤生物组分对As环境行为的重要影响,突出了微生物对铁氧化物上As吸附点位的竞争,从模型角度验证了微生物的存在对促进As解吸的重要性。同时,模型强调了微生物还原速率的衰减,从基因尺度定量分析微生物的还原速率,为今后更加全面及深入地通过模型阐述微生物的还原速率系数奠定了基础。此外,模型还考虑了微生物作用下铁氧化物的溶解和转化对As的影响,描述了水铁矿转化及磁铁矿生成过程中As(III)和As(V)在铁矿物表面的吸附/解吸及掺杂反应,系统地完善了微生物-As-铁氧化物体系动力学模型。本研究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具有广泛适用性,适用于涉及多组分多反应过程的多元体系,为今后研究As在复杂土壤环境中的环境行为以及开发涉及更多种耦合反应的综合模型提供了全新的模型框架,对未来预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砷的循环和形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渣作为炼钢过程的副产品,其产量也在逐渐增加,2018年我国约有1.21亿吨钢渣产生,而综合利用率仅为30%,更多的钢渣作为固体废弃物堆积,因此钢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18日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并带领党员领导同志重温入党誓词。他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要教育引导广
随着知识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增值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已成为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企业逐渐认识到知识这种关键生产要素的巨大作用,开始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
军队的射击训练方式主要为打靶训练,而现有的靶机存在移动不灵活、运动方向单一的问题,因此设计了一款移动灵敏的智能靶车,可以极大提高战士打靶的射击水平。目前该智能靶车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智能化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出来。我校通过研究和实践,研发出智能电子黑板系统,并逐步面向市场加以推广。智能电子黑板的出现,因其具有型笔书写、板擦擦除、绘图和电子资源展示等一系列功能受到各类学校的青睐。然而,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电子黑板在激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原有的电子黑板系统的激活方式为线下激活,即通过线下使用激活工具对电子黑板进行激活。该激活方式的缺点在
随着钻地武器向着高速、深侵彻方向的发展,弹内装药的安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炸药的合理应用,而装药内部应力是评估炸药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判据。在高过载恶劣环境条件下,
随着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图像的应用领域愈加广泛,数字图像修复技术也愈加活跃以来,对于一些老旧照片的折痕和污点的去除,影视作品中的后期处理,摄影作品中的多余物剔除等多种领域都有着很实际的应用。同时,由于采用计算机进行修复处理,图像的修复过程可以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多次反复进行,直至取得最满意的修复结果。所以图像修复技术的研究具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图像本身所具有的形状结构特征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图像与我们的社会联系已经密不可分。从报纸、杂志到科学、医学领域的期刊都严重依赖数字图像。然而伴随许多强大的图像处理工具的出现(如Photoshop),数字图像的可信度也逐渐降低。只需对数字图像进行简单操作(如拼接、背景渲染、区域复制等)就可以使图像的内容和意义在毫无察觉中改变。近年来,一些人为了混淆视听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在新闻报道、学术研究以及法庭证据等方面对真实图像进行了肆
由于密封端面粗糙度在尺度上与密封间隙大小很接近,对间隙液膜流动特性和密封性能的影响已不可忽视。针对动压型机械密封端面粗糙度影响的研究,存在密封端面表面粗糙度模拟难
广东省某纺织集团采用液氨丝光整理替代传统的液碱丝光整理,经过液氨丝光整理后织物的手感、光泽以及亮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液氨丝光整理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液氨,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