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探讨陈教授内科杂病方药应用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本研究共收集514诊次陈教授临证医案,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探讨陈教授内科杂病方药应用规律,并与专家本人反复交流研究结果。结果:(1)用药频数大于20次的中药有84味,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5味中药为茯苓、半夏、黄芪、薏苡仁、枳壳、杏仁、甘草、黄芩、赤芍、藿梗、黄连、生地黄、柴胡、桃仁、苏梗。(2)高频用药分类依据频数为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化痰平喘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理气药,此外还包括平肝熄风、泻下、祛风湿、安神、温里、收涩及化湿药,几乎覆盖所有类别的中药。(3)性味统计显示陈老用药以温性及寒性药物偏多,辛、苦、甘为主。(4)归经统计显示陈老用药以肝、肺、脾、胃、心、肾为主。(5)聚类统计共得出10组药物:C1组药物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和胃止呕、平调寒热、辛开苦降的常用药物,用于中焦脾胃的常见病症;C2组为为养心安神的常见药物,用于失眠症的治疗;C3组为清热利湿、运脾燥湿的常用药物,适用于中焦痰湿内生、湿热蕴结证的治疗;C4组为滋阴清热药,适用于心、肺、胃阴亏虚,燥热内生证;C5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药,适用于肺热咳嗽、痰热内盛的病症;C6、C7组为补益肝肾、平肝熄风的组合,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热内生、肝阳上亢的病症;C8组是益气、活血、化瘀的常用组合,适用于气虚血瘀证;C9、C10为祛风湿、益气固表、止汗的组合,适用于风湿在表、营卫不和之症。结论:陈教授内科杂病的方药应用规律为:(1)力主气机,着眼中焦,功专调和;以调节脾胃气机为中心,兼顾调和相关脏腑气机;(2)标本兼治、补泻同施:多种补益药物同用,以补益脾肾为主,风、火、痰、瘀、湿、热等病邪同治;(3)宣化理气,补而不滞;(4)辛开苦降,寒温并用;(5)甘缓补中,处方精要;(6)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