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双源CT进行左房CTA成像,对左心房及肺静脉的解剖结构及形态进行分析,找出房颤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探讨左心房及肺静脉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术前估计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使左房CTA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房颤的术前检查。材料与方法:收集吉大一院2013年7月至今心内科患者,分为2组进行比较,房颤组与对照组,左房CTA与冠状动脉CTA的扫描方式及参数相同,房颤组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行左房CTA检查,对照组在排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甲亢等疾病后进行常规的冠状动脉CTA检查,对照组为窦性心律,心率多控制在60~75次/min,且检查结果均为冠状动脉CTA检查正常。通过三维成像及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方法,应用图像质量相对清晰的期相进行左心房及肺静脉的分析。观察左心房顶部的形态、左心耳与左心房的位置关系,计算左心房的容积、肺静脉的分支数、肺静脉与水平面的夹角等数据,然后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结果:1.左心房顶部形态的比较:通过观察冠状位重建图像及VR后处理图像,可以清晰明确的观察出左心房顶部的形态,大致分为平坦型、隆起型、凹陷型三类。本研究中,2组患者分别为40例,其中房颤组隆起型15例、平坦型25例;对照组隆起型5例,平坦型30例,凹陷型5例。综合数据分析,2组病例中左房顶部形态以平坦型居多,房颤组左房顶部形态变异隆起型较常见。2.肺静脉的数量:80例患者均可以清晰地显示肺静脉左右分支。其中左右肺静脉均为2支即正常组有56例,占70%(房颤组30例,对照组26例);24例存在变异,左侧三支肺静脉5例,占6.2%(房颤组2例,对照组3例);右侧三支肺静脉16例,占20%(房颤组2例,对照组1例);右侧多支肺静脉(≥4)3例,占3.7%(房颤组2例,对照组1例)。以上数据说明,在肺静脉分支变异种,右三支变异率较高。3.肺静脉开口最大径:肺静脉开口最大径根据矢状位及冠状位三维重建后处理获得。双上肺静脉明显较双下肺静脉粗(P<0.05)。房颤组的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25、0.036、0.020)。4.左心房容积的比较:通过三维重建后处理图像测得左心房的各组解剖学数据,从而得到左心房容积,通过VR图像,可以立体的呈现出左心房容积图像。房颤组的左房横径、左房上下径、左房前后径及左心房的容积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是<0.001、0.006、0.001、<0.001)。结论:左房CTA成像及后处理图像重建,可以观察左心房及肺静脉的形态及结构,并显示房颤患者的左房CTA特征,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