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乡村建设先后经历了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改造、传统村落申报以及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自此,乡村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解决乡镇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产业萧条、农田荒废、村落环境差、空心化等现状问题。本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基于建筑学、城乡规划、景观园林三位一体的广义建筑学理论与视角,综合运用社会学、地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选择集中表现乡村地域文化、传统生活生产方式的公共空间与景观为研究内容。抓住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以及雄安新区的设立等发展机遇,以河北乡镇为研究对象,分析河北乡镇公共空间、景观的多元价值以及与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的辩证关系。通过广泛搜集文献资料,深入详实的调查踏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乡镇历史、经济、文化等相关资源,记录公共空间与景观类型,探查国内优秀乡建案例,探析其开发模式以及具体措施。分析河北部分乡镇公共空间与景观的整体空间格局、形态构成要素特征和虚拟网络空间特征,深层次挖掘民俗文化、民俗活动。其次借鉴统计学理论,比较不同乡镇公共空间与景观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虚拟网络方面的异同,归纳总结河北乡镇公共空间与景观的个性与共性以及现状问题。整合村落三农实体空间与景观要素,优化公共空间、景观与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的关系,提出物质、生态、精神、产业四位一体的产业融合、文化修补、和谐共生、共治共享的特色营造策略,总结归纳出整体性、乡土时代性、可持续性、宜居性的规划设计原则及具体实施途径。最后总结马头山风景区旅游规划设计项目经验,以麻核桃产业为主导的娄村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为实践案例,激活村落公共空间与景观活力,延续乡村文化,振兴地域产业,实现农村环境优美、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农民生活幸福、富裕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