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刑罚轻缓化、人道化、社会化已成为全世界刑罚发展的“主旋律”,许多国家普遍重视刑罚轻缓化、人道化、社会化的理论研究及其司法适用,我国理论学界和司法实务界也逐步改变以往“重刑主义”的刑罚思想,积极探索并提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管制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刑种,是我国刑法体系中唯一一种不以羁押为条件的主刑。作为我国独创的唯一的限制自由刑,管制刑的产生与发展都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其具有轻缓化、人道化和社会化的特点,符合并适应我国当前刑事政策的发展要求。但是,管制刑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适用率极低,理论界更有学者因管制刑在立法和执行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提议应将其废除。笔者认为,在刑法轻缓化、人道化、社会化的刑罚发展趋势下,管制刑有着其他刑罚方式所无法替代的自身特点和存在价值,应不断地加以完善、提高其法律效能,而不是予以废除。而且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保留并完善了管制刑的规定,因此,再纠结于管制刑的存废已无必要,而应当着重探讨管制刑的发展和完善。本论文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进行研究:一是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对管制刑的历史演进及域外限制自由刑的理论现状进行了阐释;二是运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管制刑的低效适用现状入手,结合实际数据分析管制刑在立法、司法、执法三个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管制刑改革的必要性;三是运用辩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在肯定《刑法修正案(八)》对管制刑改良的同时,也看到暂时存在的不足,并对此提出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制刑的建议。具体来讲,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我国管制刑的历史演进。本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管制刑立法规定的历史变迁与演进,并在《刑法修正案(八)》新规定的基础上,对现今管制刑的定义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和分析。第二部分:管制刑改革的背景分析。结合《刑法修正案(八)》出台的背景,着重分析我国管制刑低效适用的状况,并针对这一表象分析其原由,从立法、司法、执法三个层面来探讨管制刑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论证《刑法修正案(八)》对管制刑进行改革的背景及其必要性。第三部分:管制刑改革的亮点解读。重点分析《刑法修正案(八)》对管制刑的两大改良:一是“禁止令”的颁布;二是社区矫正刑罚的引入。从立法规定、国外借鉴、总体评价等角度对两大亮点进行解读,并分析目前我国管制刑社区矫正的特点、意义及暂时存在的某些缺陷与不足。第四部分:管制刑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管制刑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管制刑的建议:1、从立法和司法方面完善管制刑的适用规定;2、完善管制刑的行刑制度;3、加快出台专门的《社区矫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