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50年代至今的《竞技性体操技术等级标准》(以下简称等级标准)制定过程进行了历史性回顾与梳理。《等级标准》经历了5个历史阶段:学习借鉴阶段、不断发展阶段、停止恢复阶段、开展规范阶段、发展提高阶段。其中竞技体操、技巧历史较长,等级标准版本较多。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竞技性体操发展重心是竞技体操、技巧的等运动,80年代才颁布艺术体操等级标准,而竞技健美操的等级标准颁布于90年代,蹦床1997年才传入我国。竞技性体操包括5个项目分别是竞技体操、艺术体操、技巧、竞技健美操、蹦床。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等级标准,《等级标准》的等级划分是: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等级标准》中规定:“凡参加相应的比赛,达到一定的分值,获得相应的等级称号。”《等级标准》它是促进体操运动普及、指导大众应用体操项目进行健身、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深入进行的实施条件,他是体操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我国体操项目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系统研究我国竞技性体操发展历史,根据当前我国大纲改革的时代与发展所需,努力构建与我国竞技运动发展相适应的技术等级标准内容体系。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对比分析、数理统计、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国竞技性体操技术等级标准的历史、发展和竞技性体操的有关基本理论等内容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今后《等级标准》推广与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研究表明:我国需要建立完善的体操运动员等级制度,从各基层单位做起,加大对《竞技性体操大纲》、《竞技性体操等级标准》、《竞技处体操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的宣传工作,加强学校体操与竞技性体操相结合,加强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