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性体操技术等级标准历史与发展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am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50年代至今的《竞技性体操技术等级标准》(以下简称等级标准)制定过程进行了历史性回顾与梳理。《等级标准》经历了5个历史阶段:学习借鉴阶段、不断发展阶段、停止恢复阶段、开展规范阶段、发展提高阶段。其中竞技体操、技巧历史较长,等级标准版本较多。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竞技性体操发展重心是竞技体操、技巧的等运动,80年代才颁布艺术体操等级标准,而竞技健美操的等级标准颁布于90年代,蹦床1997年才传入我国。竞技性体操包括5个项目分别是竞技体操、艺术体操、技巧、竞技健美操、蹦床。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等级标准,《等级标准》的等级划分是: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等级标准》中规定:“凡参加相应的比赛,达到一定的分值,获得相应的等级称号。”《等级标准》它是促进体操运动普及、指导大众应用体操项目进行健身、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深入进行的实施条件,他是体操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我国体操项目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系统研究我国竞技性体操发展历史,根据当前我国大纲改革的时代与发展所需,努力构建与我国竞技运动发展相适应的技术等级标准内容体系。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对比分析、数理统计、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国竞技性体操技术等级标准的历史、发展和竞技性体操的有关基本理论等内容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今后《等级标准》推广与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研究表明:我国需要建立完善的体操运动员等级制度,从各基层单位做起,加大对《竞技性体操大纲》、《竞技性体操等级标准》、《竞技处体操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的宣传工作,加强学校体操与竞技性体操相结合,加强保险制度。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针对传统模式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刻板、教学模式僵化、鉴赏能力欠缺、口语表达较差等问题,从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三方面进行了有
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是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是科技人才。因而,作为全球性战略资源的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当前我国经济
吉林省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身份,近年来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选派了一大批优秀科技特派员,加速了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但是,在科技特派员发展中还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联合组织多普勒(TDI)超声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GDM孕妇(胰岛素治疗组40例,饮食控制组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