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查阅与高中生物学前置性作业有关的文献与资料,发现近几年前置性作业逐渐引起了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关注且对于高中生物学前置性作业的研究不多,而前置性作业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态度有所益处,希望通过结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生物学前置性作业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试图为高中生物学课前作业的布置提供一种与传统的预习案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在完成的作业过程中增加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某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课堂内容的学习起导向作用。社会及科技的迅猛发展促使教育方法及教育模式等不得不随之做出一定的转变,高中生物学前置性作业正是在此过程中提出来的,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实践中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生本教育在作业布置方面的要求。前置性作业与预习、课后作业三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各有利弊,传统的预习案及课后作业分别侧重于使学生熟悉课本内容及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方面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前置性作业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可以尝试将前置性作业投入教学活动以弥补传统作业的不足,当然前置性作业并非适用于所有课堂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及目标等选择较合适的方式进行布置作业。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学前置性作业实施的实际情况及其必要性,通过在实习学校对部分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10名生物学教师采用访谈的形式了解生物学前置性作业的应用现状,发现学生对于学习生物学课程及作业的兴趣不高,另外调查的教师们并未广泛采用前置性作业的形式。为了便于梳理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所适用的设计策略,根据课堂内容及其适合的学习方法的不同将高中生物学课程(以人教版必修部分为例)分为四种类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与复习课,生物学前置性作业设计需要遵循七个原则:开放性、低入性、趣味性、生活性、先导性、合理性和探究性,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中并非每一个都要遵循所有的原则,而是根据其着重点、目的等的不同遵循部分原则。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将前置性作业应用到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及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等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对实践过程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及其与课堂的对接、及检查与评价方式等进行分析,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后与学生的交谈及两位生物学教师的客观评价,从中认识到了在设计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如并未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设计不同难度、类型的前置性作业,同时也能感受到学生对于生物学的态度有所转变,但由于实践的时间较短且不连续并未对学生进行试卷成绩测量分析,故对于学生试卷成绩的影响未能得出结论,在实践后反思在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为以后的生物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及与课堂的对接总结经验,希望为生物学实用性作业的布置的探究及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