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名词识别的跨语言激活:一项脑电研究

来源 :李啸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dongt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心理语言学领域,双语研究主要围绕两大问题展开:双语者的两种词汇系统是如何表征的?这两种词汇系统在语言加工时如何相互影响?这些问题背后涉及到一个更基础的问题:双语者是否会选择性地激活其中一门语言?即词汇选择性假说。实验中通常通过同时出现一语和二语词汇,创造“双语”环境,以判断跨语言激活现象是否存在。相对而言,现有的研究对跨语系语言(非同源语言),尤其是复合词的关注较少。同时,双语者识别复合词的神经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基于此,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中英双语者复合名词识别的跨语言激活现象。实验设计为单因素两水平(翻译对等词对,例如“黑板”-“blackboard”,和无关词对,例如“毛衣”-“database”)。每对目标词语包含一个中文双字词和英文复合词。被试为中等二语熟练度的中英双语者。实验中要求被试尽快且尽量准确地判断每对词语是否翻译对等。通过比较两种条件诱发的行为学(正确率和反应时)和脑电差异,以研究双语者在识别复合词时是否存在跨语言激活。根据对行为学和ERP数据的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果:(1)正确率无明显差异。但反应时的显著差异证明了翻译促进效应,表现为被试对翻译对等词对的反应时间显著快于无关词对。(2)脑电结果发现,刺激呈现后300到450毫秒的成分与预期的N400在脑地形图上分布不一致,这个成分更符合左前额负波(LAN)。本文认为实验发现的LAN成分反映了形态句法的整合加工,表明在识别两种语言的复合词时存在词汇违背现象,即无关词对诱发了更负、潜伏期更长的LAN。另外,翻译对等词和无关词在晚期正成分(LPC)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个成分反映了加工晚期对语言违背的修正和对最终判断的再查。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中英双语者在识别复合词时自动激活了其两种语言。与BIA+模型和Multilink模型基本一致,本研究不仅为非选择性词汇通达提供了脑电证据,还把这种激活机制由简单词层面延伸到了复合词层面。本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实证研究上,本文为复合词识别的跨语言激活提供了实验依据。(2)在理论上,通过考察跨语言激活现象是否存在于复合词识别,本文旨在加深读者对双语者两种语言交互作用的理解,并验证了BIA+模型和Multilink模型。(3)在方法上,优于传统的行为学方法,本研究使用ERP技术,不仅能够揭示语言加工的内在神经机制,也为双语语言加工领域提供了更有效准确的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在线教学是教师等主体依托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其开放化的教学资源、通过灵活个性的教学过程、开展智慧化的教学评价,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当前,随着我国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新冠疫情下的继续教育持续良性发展需求,在线教学成为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的着眼点。首先,文章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依据《远程教育服务规范》,将研究内容聚焦到
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我国文化事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2021年8月2日,国家针对非遗保护工作做出进一步指示,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重要文件,指出要高度关注并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工作,这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国家及地区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路径。非遗建档工作也是国家与政府在非遗保护政策中明确指出的
学位
外壳名词作为一种抽象名词广泛存在于学术语篇中。这类名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语篇衔接手段,可以用来装裹前文信息或者预示后文信息。另外,外壳名词在立场表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关注外壳名词的语篇衔接功能的研究较多,但对其立场表达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基于Schmid(2000)提出的外壳名词的词汇语法构式框架及姜峰(2015)根据立场表达功能对外壳名词的分类,以中外机械工程类期刊论文摘要为研究对象
学位
根据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建筑装饰的研究现状,了解到关于寺院装饰的研究不在少数,直接以屋顶装饰做研究的文章也有。但是主要停留在描述阶段,而以屋顶装饰为研究主题的文章,多以脊兽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实寺院屋顶装饰件“帕萨”(小佛塔),也有助于了解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帕萨”的定义做一个归纳总结,且对屋顶饰件“帕萨”材质和制作进行阐述。在以往对屋顶装饰的介绍或研究中,关注
学位
分布式共识协议是分布式系统的基础,通过对副本的执行序列达成共识,实现不同副本间的一致性。随着分布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系统需要部署在全球的多个站点上以降低地区访问的延迟。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共识协议由于单个领导者的限制会面临可用性不足、拓展性不足以及高延迟的问题,因此,如何优化适用于广域网部署的共识协议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现有协议主要从仲裁集模型、领导者架构和执行模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其中,快速仲
学位
随着互联网在国民生活中的渗透程度越来越高,媒体与社会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代媒体具有独特的隐匿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征,极大的推动了人们交流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促进了社会媒介的变革和更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从数字平台的发展历程来看,从“私人信箱”QQ到“社区广场”微博的出现,微信“客厅”隐私式社交到“表演舞台”抖音,数字平台的技术更迭伴随着场域的延伸与缩窄,本文将探寻数
学位
在云南(简称滇)西北部有一种在地球上生存了44万年的生物——滇金丝猴。1950年至1980年间,滇金丝猴的栖息地被狩猎伐木等人类的不文明行为破坏,导致滇金丝猴的数量也一度骤减。滇金丝猴因此经历了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如今,滇金丝猴已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国宝,但人们对它却知之甚少。目前许多科普作品已将珍稀动物植物作为核心内容,而针对滇金丝猴的儿童科普插画类作品却十分稀少。由于滇金丝猴生活在海拔高达三
学位
伴随5G、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变,全球化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活动发生关键转向。但当下国际舆论的话语权仍然是“西强我弱”,加强跨文化传播成为十分值得重视的议题。此外,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的蓬勃发展下,“洋网红”群体陡然走红,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和独到的见解受到众多中外受众的关注。本文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探究洋网红视频中关于中国文化内容传递的价值理念及
学位
最近几十年间,随着诸多领域内技术和认识的发展,感情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成为众多学者讨论的对象或者方向,尤其是“情动转向”(affective turn)的提出使得感情理论的影响从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学批评很快扩散到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甚或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思路中。在对感情认识的需求中,德勒兹作为转向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代表,其理论受到了十七世纪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影响,随此受到广泛关注的是斯宾诺莎关于感情问
学位
当前,在老龄化社会和社会矛盾变化的双重压力下,高质量养老变得尤为重要,在养老方面,如何丰富机构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提高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未来需要面对的新问题。目前已有研究证明了音乐治疗对于老年人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但基于养老机构的现实情况,如何将音乐治疗应用其中,其应用模式如何,目前少有研究和实践证明。本文基于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从文献、调查、实践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和创新养老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