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采后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保鲜方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ckta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鲍菇是一种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药食两用型食用菌。杏鲍菇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易发生失水、软化和褐变等现象,降低了其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因此,杏鲍菇的有效保藏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工厂化瓶载杏鲍菇子实体进行真空预冷处理、保鲜膜处理结合低温贮藏,研究其贮藏期间生理生化变化情况,找到合适的杏鲍菇采后保鲜方法。通过贮藏试验发现,将新鲜杏鲍菇子实体放在2℃环境中贮藏,杏鲍菇的含水量、粗蛋白含量降低程度低于其他处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也低于其他处理,贮藏时间最长。杏鲍菇贮藏在4℃的环境中,其含水量、粗蛋白含量降低程度最高,贮藏时间最短。所以说,杏鲍菇贮藏在2℃环境中的保鲜效果稍好于O℃环境中的保鲜效果,在4℃环境中保鲜效果最差,。通过保鲜膜试验发现,杏鲍菇进行冷藏保鲜的效果,PE防雾膜材质的保鲜膜包装较优于CPP复合膜材质的保鲜膜包装,且均比OPP膜材质的保鲜膜包装的冷藏保鲜效果好;对照组不用保鲜膜包装,贮藏保鲜效果最差。通过真空预冷试验发现,d组杏鲍菇的保鲜效果好于e组均好于b组、c组、a组,对照组杏鲍菇的保鲜效果最差。即当杏鲍菇预冷18min,预冷终温为1℃,其贮藏保鲜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工厂化瓶载杏鲍菇采后保鲜技术流程为真空预冷18min、预冷终温到1℃左右,然后用PE防雾膜材质的保鲜膜进行包装,包装后放于温度为2℃、湿度为85%-90%的环境中贮藏。根据以上流程,杏鲍菇采后贮藏保鲜效果较好,贮藏60天以上,仍可正常食用。
其他文献
法的起源是法学研究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从分析法起源的历史考察以及法与习惯的区别入手探讨法的起源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评述法的起源的种种学说。坚决彻底地剖析剥
赛利司他作为一种新型胰脂肪酶抑制剂,于2013年9月在日本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肥胖,其特点是不作用于神经系统,不影响胃肠道的其他酶活性,不被吸收即不进入血液,不抑制食欲,无需
滨水地区的开发或改造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现象。通过对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问题分析,结合常州市武进西太湖生态休闲区环湖地区规划设计案例,提出新时期城市滨水地区规划应贯
当前,全球丙烯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在利用传统的蒸气裂解、催化裂化、丙烷脱氢等工艺生产丙烯的同时,深入研发了4种新型增产丙烯的工艺。其中烯烃歧化反应工艺因其适应国情、投资
考察了石墨烯用量对聚氨酯体系的海上风电叶片面漆及其与环氧改性聚氨酯底漆一起构成的涂层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用量增加,面漆涂层的耐磨性先提高后降低,光
西宁铁路分局地处青藏高原,分局各站、段所在地均属多种地方病尤其是鼠疫流行较严重的地区.
资源型区域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来源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型区域主要依赖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投入作为发展动力。经历了长期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模型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在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和实践后,研究了鄱阳湖区11个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