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毒品犯罪死刑的废除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ng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以来,随着两部刑法修正案先后对22个死刑罪名的废除,我国刑法对生命和人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毒品犯罪的死刑依然保留,并且呈现出适用扩大化的趋势,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历史原因导致对毒品犯罪的重刑主义思想浓厚,二是当前毒品犯罪形势严峻,人们对重刑乃至死刑过于迷恋,期待依靠死刑来遏制毒品犯罪持续高发的态势。  事实上,死刑对毒品犯罪的威慑功能有限。废除毒品犯罪的死刑,并不必然导致高犯罪率的出现,反而更符合刑法的内在价值和精神,也与晚近两部刑法修正案对若干死刑罪名的废除有相同的旨趣,体现了“少杀慎杀”刑事政策的要求,同时也不违背“严打”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精神。“严打”并不意味着重刑乃至于死刑,“宽严相济”更不能成为适用重刑的借口,而“少杀慎杀”要求限制和减少死刑的适用,正确认识以上刑事政策的内涵和要求,就可以为毒品犯罪死刑的废除扫清刑事政策上的障碍。  毒品犯罪死刑的废除只是响应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第一步,在我国现阶段国情下,单纯废除死刑恐怕会让人们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针对这一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的终身监禁制度,以及《刑法修正案(九)》中新增的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创新思维,考虑将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作为毒品犯罪死刑废除后的替代措施,同时注重发挥自由刑和财产刑在刑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以真正实现既有效地惩罚毒品犯罪,又充分地预防毒品犯罪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为了进行开挖阶段的边坡等效岩体参数的识别,该文基于正交试验,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确定边坡在不同岩体参数条件下的位移,并采用回归分析中的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边坡计算位移与
哈贝马斯试图在交往理性的视域下,通过语言,以对话为桥梁,使处在生活世界之中的人们互相沟通,并达成理解与共识。他探讨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世界被殖民化的问题,并尝试用交往
袁殊是中共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多重身份打人敌人营垒,忍辱负重,周旋于豺狼之间,在文化和情报战线上功勋卓著。他历尽艰险,几经不测,不顾个人毁誉而完成党的使命,就在他刚刚告别秘密战线,积极为党工作之时,却含冤入狱,在狱中度过了20个春秋……    左翼文人 革命斗士    袁殊,1911年3月29日出生于湖北蕲春县一个没落官宦家庭。他从小就产生了改变社会状况的强烈愿望。早在上海立达学园读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