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与评价体系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u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种生态危机的出现、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各种“绿色”思潮的影响,城市的宜居性、生态性在城市的建设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生态城市”这一建设理念已逐步得到认可,被认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高级模式。目前,对生态城市的研究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生态城市建设与评价体系研究”作为生态城市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青岛市做为山东省重要的沿海城市,在2006-2020的城市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研究和评价青岛市生态城市建设情况,对于合理度量现阶段城市建设状况、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推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其他城市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文以《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等政策为导向,以城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青岛市生态城市建设与评价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  1、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实践经验以及综合评价体系、方法。  2、运用SWOT方法分析青岛市生态城市建设条件,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分析其生态现状。分析表明:青岛市目前处于“生态负债”状态,城市的发展已经超出自身的生态承载能力。青岛市在发展中应充分利用区位、资源等优势,抓住政策、经济、交通等良好机遇,扬长补短,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3、运用频度统计法初步构建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青岛市2005-2012年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岛市的生态城市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目前青岛市生态城市建设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在经济结构、社会保障、科教以及环境治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待改善。同时本文在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对原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构建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4、运用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青岛市生态城市的建设进行横向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目前青岛市生态城市建设水平一般,生态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5、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青岛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青岛市乃至其他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我国快速步入世界贸易大国行列的同时,迄今至少有一千亿美元的海外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并且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加。同时,买方市场在全球贸易中逐步形成,出口竞争的方式日益多元
从住宅商品化以来,住宅房地产市场始终面临购房者经济承受能力的有限性和日益上涨的住宅销售价格之间的矛盾。科学分析重庆住宅房地产价格及走势,对于急需正确指导信息的重庆
在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及其骨髓中存在克隆性T细胞.这些克隆性T细胞是在白血病细胞相关抗原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呈某种或某些TCRVβ亚家族优势表达的CTL,其中一些CTL能特异性识别和融解白血病细胞而对非白血病细胞无反应性.通过体外培养可以大量扩增该克隆性CTL.选择性输注这些白血病细胞特异性CTL将有助于在提高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的同时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发生.
创新(Innovation)有两种,一种是技术创新,它指在自然界为某种自然物找到新的应用,并赋予新的经济价值。另一种是社会创新,它指在经济和社会中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取得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经济的发展过程是离不开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是科技生产力渗透其中并发挥作用的结果。创新实质上是创造新的社会需求、新的市场、新的产业结构、新的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
本论文以研究治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经济手段为目的,通过安全税模型及基本问题的研究,结合实际,从思想、制度和手段上进行创新,从税收经济学和政府规制效率相结合的角度,将安全成本与安全保障辩证地有机联系起来,研究该政策的运行机制及其与事故预防的关系对安全生产问题设计了以安全税为中心的新的经济解决方案。 首先,本论文通过对安全管理现状的理性分析,提出运用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