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我国经济新常态、土地流转新常态的现实背景,提高农民收入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加强有关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为促使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与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协调,提高农民收入是关键,而土地流转无疑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在保留承包权的基础上,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土地流转不仅可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机械化水平,而且有助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些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农民增收。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常态、农村土地流转以及农民收入的概念与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详细地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的几个因素,即成年劳动力、区域位置、土地质量、国家政策。同时系统地总结了新常态下土地流转呈现与以往不同的几个特征。其次,从两方面来阐述土地流转影响农民收入的机制,即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农民收入的路径分析和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农民收入的理论分析。然后,依据调查问卷所采集的信息,介绍样本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和农民收入的概况,且将样本村被调查农户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收入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原因。最后确定建立模型所必须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建立适当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模型给予适当的评论,同时提出相关方面的政策建议。本文以查阅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相关的历史文献为基础,以被调查地区农户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为手段,运用SPSS17.0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土地流转各因素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最后就提高农民收入提出建议。预计可以达到如下目的:(1)全面、系统地找出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农民收入的相关因素,从中发现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2)计算和评价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根据模型分析可知:土地流转面积每变动1%,农民的收入就会变动0.501%。土地流转价格每提升1%,农民的收入相应提高0.160%。土地流转年限每提升1%,收入就会增加0.330%。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应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加强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建立农民合作组织,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