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文明思想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对于文明的理解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文明不断演进的历程。十八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的渐次确立,西方社会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西方文明也被认为是一种普世的价值理念。自由经济、民主政治、宗教的世俗化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基本因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经由对社会生产方式的关切,开启了关于文明的研究。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为时间节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文明思想散见于在此之前他们的一系列论著中。其中所讨论的主要话题包括有:文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不仅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反映,更是精神升华和政治进步的表现;在文明的发展演进中,革命的人民群众是绝对的主导者,而动力主要源自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此外,科学技术的发明应用,也是推动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在资本主义占据绝对优势的时代,由于资本逐利的天然本性,于是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了世界范围的商品市场,这也为文明的交流融合提供了场域。随着交流的扩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文明的交流融合呈现出从私有制文明向公有制文明演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地域性文明中的共识逐渐演化成世界性的普遍共识。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文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当时专制、落后、保守、割据的德国社会的反思和对人类未来美好发展的期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现实性的理论品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思想,其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对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之上选举政治、宗教思想的反思和扬弃,对于今天正确认识西方文明,包括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今天文明交流互鉴的理论依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文明思想,是唯物史观核心要义的彰显,是文明研究科学方法的体现,是批判资本主义的一种理论路径。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碎片化”生产方式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主流趋势,而全球价值链地位衡量了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活动的获利能力,因此全球价值链地位高低成为各国逐利的焦点。与此同时,随着产业内贸易以及产品内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国的产业结构表现出趋同性特征,世界各国产业结构之间距离不断缩小,为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产业结构上的差异直接反映了
本文从印刷技术变迁的视野出发,采用个案研究与文本分析法,试图呈现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妇女画报的媒介叙事实践。笔者将印刷技术放置到彼时社会历史情境中予以观照,探索印刷技术变革下《解放画报》的诞生与发展,分析在“技术转型阶段”,新式照相制版印刷技术对《解放画报》媒介叙事特质的影响以及《解放画报》同人叙事观念的衍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解放画报》叙事图文及其叙事策略的阐述,评析其媒介叙事实践带来的经
水资源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资源,提升水资源绿色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黄河流域9省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7年为研究区间,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兼顾径向距离函数和非径向距离函数的超效率EBM模型静态测度及分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再利用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动态测度及分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为进一步检
为了更好的处理水环境中的偶氮染料(酸性橙,AO7)污染问题,以稻壳、尿素和锰盐为原料,通过热解法制备Mn、N共掺杂生物炭复合材料(Mn-N-BC),活化过二硫酸盐(PDS)降解酸性橙(AO7)染料废水。考察了AO7初始浓度、PDS浓度、催化剂投加量、初始pH值等因素对AO7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Mn-N-BC/PDS体系对AO7染料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在30 min内可达为98.6%,其表观速率常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金融发展在促进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金融发展如何影响我国的技术创新效率,不同金融业的发展如何与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效率有效匹配,对促进金融改革,提升技术创新效率,促进金融与技术创新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运用随机前沿SFA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的技术创新效率,接着建立基准面板回归模型,从不同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陋习改革,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政府和人民破旧立新,开展社会治理的运动。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后,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随着民族危机加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形成,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由于陕甘宁边区面临着自然经济贫困和社会文化教育落后的多重困境,尤其是封建迷信思想严重阻碍边区社会进步,妇女深受封建旧礼俗压迫,烟毒严重危害人民身心
善讲故事是古今中外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的共有秉性,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习近平多次提到了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哪些故事、如何讲好故事等,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超群的叙事技巧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讲故事成为了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色。基于此,本文将叙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围绕谁在叙说、对谁叙说、叙说
20世纪初,进化论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居核心地位。民国初年的历史教科书引入进化思想诠释历史,构建颇具民初特色的进化叙事,将进化思想向一般民众传播。究其背景,甲午战争以来的“公理”世界观的建立和史界革命的展开是其思想背景。民国初年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和五族共和观念的提出等政治革新是其政治背景。20世纪初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出版中心,民初出版机构在教科书领域展开的激烈市场竞争,是其经济背景。科举制走向终结,主
20世纪30年代,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时代主题,整个社会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一股思潮,进而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了广泛传播阶段。作为这一时期理论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之一,沈志远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中国的现实状况,将理论宣传和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为马克思主义传播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对
自启蒙运动以来,尽管康德、黑格尔等对自由进行了深入的哲思,但他们将自由悬置于道德和精神层级,只有遵循道德律和绝对精神才是自由,结果却是理性僭越了人,理想遮蔽了自由。马克思虽曾也追随他们,将自由视为理性自由,在认识论范畴思考自由的本质。但随着种种物质利益的难事扑面而来,马克思立即将目光投向了遭受苦难的贫苦大众。直至《神圣家族》中“现实的人”出场,自由的生存论路向就此奠定。在马克思这里,现实的人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