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长篇小说创作流变论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洱在小说文本的思想探索、文体试验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使其在新生代作家中显得卓尔不群。他的创作多以知识分子为视角,将都市校园内学院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放大,在平静、理性的叙述中透露出其对知识分子身份的独特思考,与此同时,他还将视野触及到历史变革中的知识分子和乡村场域内的政治斗争。在文体上,他注重互文性,善于在文本中插入虚构的文献以曲折情节,甚至糅合神话故事与现实世界而将之挫于笔端。本论文聚焦李洱在写作场域中的掘进以及在此过程中不断精进的叙事策略,进而结合新世纪文学写作语境,试图概括李洱小说创作过程中不断演进且渐趋体系的审美追求。本论文从写作场域的转换、叙事策略、美学追求三个方面对李洱小说进行分析研究。李洱小说写作场域的掘进包括历史、现实、未来三个方面,历史场域主要分析李洱文本中历史真实与虚构的问题,现实场域主要分析女性脱离了传统家庭身份后在社会中的价值作用,未来场域讨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滑坡及其产生的效应;从百科全书式的文本容量、反讽的叙事张力、隐喻的多元叙事三个方面对叙事策略进行分析,李洱将叙事策略和对现实的思考巧妙融合,以求作品更深入地展现其现实意义;李洱的短篇小说多创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扎根于“日常生活”,这与新世纪文学标举生活现代性的创作特征不谋而合,逐渐形成了其“午后的诗学”。李洱在叙述中将知识分子还原到日常生活中,不但探究知识分子的个体存在意义,而且更深入地探寻日常生活中的诗学意义。本论文主要运用综合归纳法、以李洱长篇小说创作为主线对其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比较分析法对李洱个别鲜少被研究的作品进行深入解读,从而完成对李洱小说创作的系统研究。
其他文献
据海关总署统计资料显示,在连续几年大幅度递升之后,2003年我国自行车出口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金额上,都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均创出历史新高.
【正】 述谓性特征(也称述体)是句子语义结构模式的两个主要成分范畴之一。在俄语研究中,对这一范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不同分类。(8;17;25;26—指参考书目编码,
千百年来,人们把终日忙碌于采花酿蜜的蜜蜂看作“勤劳”的化身,蜜蜂劳作的产物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备受人们喜爱。相比之下,蜜蜂的另一杰作——蜂胶却鲜为人知。  古埃及人曾用蜂胶制作木乃伊,防止尸体腐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记载:蜂胶可用于治疗皮肤病、刀伤、感染等;  15世纪,秘鲁人用蜂胶治疗热带传染病;  上世纪初,英国军医用蜂胶与凡士林混合,作为手术后的外涂药;  然而,直到上
播种作业是作物生产中最基本的环节,播种机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但是,现有机械精量播种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作业环境恶劣、种子质量差、操作人员技术
目的:探讨Seminar-CBL联合模式对强化护理本科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护患沟通能力的实践效果。方法:基于《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教学,将147名大三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